驚蟄(3月5~19日),一年中的第三個節氣。農曆書中記載:“鬥指丁為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所謂鬥即鬥綱,也就是北鬥七星中的魁、衡、勺三顆星。它們隨著天體的運行,鬥綱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在陽曆中,鬥指丁時,太陽黃經為345度。

    傳說盤古開天辟地後,他的呼吸變成風,聲音變成雷。雷秋冬之時藏於土中,春天農民挖地,使雷破土而出。進入冬眼的蟲類,如蛇、蠍、蜈蚣、青蛙等叫做蟄蟲,冬眠名為蟄伏,所以整個冬天他們躲在泥土下麵不食不動,到了驚蟄這一天,被春雷驚動才從蜇伏的狀態中驚醒過來,所以名為驚蟄。驚蜇是一個重要的節氣,一聲春雷,不單是驚醒了蟄蟲,而使整個大地蘇醒過來,出現一派勃勃的生機。這一聲春雷確實太了不起了,據美國科學家研究,一聲雷可使大地產生幾萬噸的肥料。我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描述了已是桃花紅、李花白,黃鶯鳴叫、燕飛來的時節,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驚蟄,是“立春”以後天氣轉暖、春雷初響、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但真正使冬眠動物蘇醒出土的,並不是隆隆的雷聲,而是氣溫回升到一定程度時地中的溫度。

    驚蟄對農業來說是個很重要的節氣,對養生來說亦然。驚蟄過後萬物複蘇,是春暖花開的之季,但又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之時,因此也是流行疾病多發的季節。諸如感冒、流感、流腦、水痘、帶狀皰疹、甲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熱、花粉過敏症等。因而,在這一節氣中應該做好流行疾病的預防工作。另外,中醫學上以四季配五髒,春季屬肝髒,因而春季會出現一係列肝經的病症,如精神疾病、高血壓、中風等常在春季複發或加重。中醫很早就提出“春宜養肝”的說法。春季隻有保持肝髒旺盛的生理功能,才能適應自然界生機勃發的變化。如果忽視了護肝、養肝,肝髒機能失常,則易發生上述病症。

    《黃帝內經》指出:“正氣內存,邪不可幹。”意思是說在人體正氣強盛的情況下,邪氣不容易侵入機體,也就不會發生疾病,所以增強體質,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故在此季節注意調理起居飲食可起到預防疾病的目的。也就是說第一、生活上不要過分勞累造成體質下降使疾病乘虛而入;第二、從情緒而言,要保持精神愉快和心平氣和的良好心態,切忌妄動肝火,否則肝氣太盛,易患頭暈、目眩、中風和精神疾患。第三、飲食上調養以保陰潛陽、清理肝膽火氣的食品為主。宜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多吃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如鴨血性平,營養豐富,可養肝血而治貧血,是保肝最佳食品之一。菠菜具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的作用,如做菠菜湯加上鴨血,可治療肝氣不舒。多吃新鮮水果蔬菜,有清熱瀉火的作用。如蘆薈、水蘿卜、苦瓜、西蘭花、木耳菜、芹菜、油菜等。山藥、蓮子、銀耳等有扶正祛邪、滋陰補腎健脾的作用。

    驚蟄的飲食原則是保陰潛陽,多吃清淡食物,也可以適當選用補品,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還可以適當食用一些具有補益正氣作用的食療粥來增強體質。下麵介紹兩款食療粥:

    白菜綠豆芽飲:

    材料:白菜根莖頭1個,綠豆芽30克。

    做法:白菜根莖頭洗淨、切片;綠豆芽洗淨;一同放人鍋中,加水適量。將鍋置武火上燒沸,用文火燒煎煮15分鍾,濾去渣,稍晾涼,裝入罐中即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