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中共包含“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代表一個新的季節的開端。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又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是春天之始。我們介紹的養生之法從立春養生開始,開啟一個新的輪轉,也為您的工作和生活揭開新的序幕。

    從秦代開始,我國就把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中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後,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再過五日,河裏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麵上遊動,此時水麵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麵。 人們身體的感覺或許沒有曆法那麽精確,但是在春天來臨時,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天漸長,太陽也更暖和了,氣溫、日照、降水都趨於上升和增加。許多著名的詩詞或諺語都表達了人們對立春時節的感受。此時正可謂“綠色早黃淺,水文新綠微”, “嫩如金色軟如絲”的新芽,即將破土而出的小草都在等待著“春風吹又生”。

    陽氣生發,萬物始生是立春的特點,按照這個屬性,立春養生要注意保護陽氣,注意一個“生”字。陽氣不足,人就會未老先衰,這是當今年輕人麵臨的一個特別嚴重的問題。當長期保持同一姿勢伏案工作或學習的時候,上體前傾,頸椎緊張了,首先壓抑了督脈,督脈總督一身的陽氣,壓抑了督脈也就是壓抑了全身的陽氣,於是,久而久之,整個脊柱就容易變彎,人的精神也差了。人的精神,不是被腦力勞動所消耗掉的,而是被錯誤的姿勢消耗掉的。根據中醫五行學說,春屬木,與肝髒相對應。所以春季養生最重要的是升陽護肝,其中護肝應以調節心情為主。肝主疏泄,泛指肝具有疏通、條達、升發、暢泄等生理功能,古人以木氣的通達之象來類比肝的功能。《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素問。六節髒象論》說:“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由於肝的情緒主怒,尤其是在工作的高壓環境下,很多人不堪重擔變得更加煩躁易怒從而給自己和身邊的人帶來很多困擾。控製自己的情緒成了護肝的關鍵之一, 多聽笑話多看喜劇,保持心情的舒暢。

    如《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意思是,如果在春天來臨時不順應初春的氣質養生就會導致體內的陽氣不足,從而引起肝的病變。飲食方麵,應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如:蔥、薑、蒜、韭菜、芥末等。少吃性寒食品,如:黃瓜、茭白、蓮藕等,以免陰止陽氣的升發。要特別注意調節情緒,避免肝氣抑鬱,否則就會生出許多病來。尤其是在麵對工作壓力的時候,應該盡量調節穩定自己的情緒,並尋求適當的方法及時宣泄。萬物升發的季節,不妨多出去走走,踏青是個很好的選擇,跟朋友同事一起相約去郊外,既能調理身體和心情,也是個增進感情的好機會。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也有利於疏散肝氣,避免鬱結。

    進入春天後我們可以發現感冒在我們周圍流行起來,在辦公室裏常常是咳嗽聲一片。那是因為立春後其氣候特征是以風氣為主令,而風邪既可單獨作為致病因素,也常與其他邪氣兼夾為病,當風邪侵襲人體後,一是傷人上部,如傷風感冒中常見的頭頸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癢痛等;二是病變範圍廣,風邪善行數變,變化無定,上下竄擾,逆上可直達額頂,犯下可侵腰膝脛腓;三是“風勝則動”,凡見肢體運行異常,如抽搐、痙攣、顫抖、角弓反張、頸項強直等往往責之於風,列為風病。這類疾病對於工作壓力很大的年輕人來說極其常見而且很難根治所以,這節氣內特別注意防範感冒、流行性的傳染病、風濕病和心髒血管疾病等。

    一進入春天人常常感到疲勞乏力,似乎總是睡不夠,常常覺得工作不起勁,這被稱為“春困”。春困並不是病而是因為季節交換給人們帶來的生理變化的一種反應。進入春季後,隨著氣溫的升高,人的身體毛孔、汗腺、血管開始舒張,皮膚血液循環也旺盛起來。這樣一來,供給大腦的血液就會相對減少。隨著天氣變暖,新陳代謝逐漸旺盛,耗氧量不斷地加大,大腦的供氧量則必然就顯得不足了。加上暖氣溫的良性刺激,使大腦受到某種抑製。因而人們就會感到困倦思睡,總覺得睡不夠。“春困”雖說不是病,但是也會影響我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清淡的飲食和規律的作息時間都是解決“春困”的好方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