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天了解一件,百天就可了解百件,不用幾個月地方上的事該如何處置已經了然於胸。這樣,不僅處理事情中肯周到,也使政令執行時通行無阻。

    把握好你的官聲

    [原文]官聲賢否去官方定,而實基於到官之初。蓋新官初到,內而家人長隨,外而吏役訟師莫不隨機嚐試,一有罅漏群起而乘之。近利以利來,近色以色至,事事投其性之所近,險竊其柄。後雖悔悟,已受牽持,官聲大玷,不能箝民之口矣。故蒞任時,必須振刷精神,勤力檢飭,不可予人口實這端。

    [譯文]一個做官的人,其名聲的好壞,一般要在他離任時才能夠得到結論,但是實際上,在他剛剛走馬上任的時候,就開始定下了好壞的基礎了。新官上任時,往往不僅有自己的家人伴隨,左右還有官吏和師爺,他們這些人沒有哪個不想找個機會嚐試著去占些便宜。假如一旦有了漏子可鑽,他們就會聞風而動,蜂擁而上。如果當官的喜歡得利,他們便讓他獲利;當官的如果好色,他們就讓他占有各色美女。總之,每一件事情,都投其所好,從而在暗中抓住了當官者的把柄。後來,當官的雖然後悔了,醒悟了,但由於已經授人以柄,迫不得已受幫人的要挾和控製。這樣當官者的聲譽受了極大的玷汙,怎樣能讓老百姓不議論紛紛呢?所以說,在剛剛上任的時候,當官的就要振作精神盡量檢點自己的行為,不要讓人把自己的所作所為作為口實,也不能讓人把自己的行為舉止作為談資來議論。

    不揭前任之短

    [原文]人無全德,亦無全才。所治官事必不能一無過舉。且好惡之口,不免異同。去官之後瑕疵易見,全賴接任官彌縫其閃失。居心刻薄者,多好彰前官之短,自形其長。前官以遷擢去,尚可解嘲。若緣事候代,寓舍有所傳聞,必置身無地。夫後之視今猶今之視昔,不留餘地以處人者,人亦不留餘地以相處,徒傷厚德,為長者所鄙。

    [譯文]人無人全德,亦無全才,所以在他處理的官事中,肯定不會沒有出錯的地方。再說,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好惡標準,對問題的看法也就不可能相同。做官的離任之後,繼任的人對前任的缺點和過失容易看得見,這樣就完全要依靠接任官員為他掩飾短處,彌補過失。隻有那種居心叵測、心地奸狡的接任官員,才喜歡揭自己前任的瘡疤,同時誇大自己的長處。假如前任是因遷升而離職,那麽這種做法還可以聊以解嘲,平衡一一下自己的心理。如果前任是因為有事等候補缺,讓他聽見了,一定會覺得大失麵子,無地自容。後來的人看現在的人,就好像現在的人看過去的人一樣。如果我們和人相處時不給別人留一點餘地的話,別人也不會為我們留任何餘地。這樣隻是白白損害了一個人的忠厚品德,而這種做法是有道德的人所不屑的。

    不要輕易附合

    [原文]立身製事,自有一定之理。惟人是倚,勢必苟同;以已為是,勢必苟異,苟同者不免苟異。苟同者不免詭隨,苟異者必致過正。每兩失之。惟酌於理所當然而不存人已入見,則無所處而不當。故可與群子同功,亦不妨為小人分謗。

    [譯文]為人處事,自然有一定的原則。倚靠他人,一切以別人的意見為意見,一定會對任何事都毫無原則地表示讚同;而一切事情都自以為是,勢必會造成對任何事情都毫無原則地加以反對。毫無原則地讚同別人,不免隨波逐流;毫無原則地反對別人,也勢必會矯往過正。這兩種態度都是錯誤的。隻有認真地考慮事物的客觀情況,不存任何個人的偏見或他人的偏見,才不會出現任何處理不當的情況。所以一個人可以和正人君子共同享受功勞,也不妨在某些時候,給那些小人分些譏嘲。

    為治不可無才

    [原文]才者德之用,有圖治之心,而才不足以濟之,則內外左右皆得分盜其柄,以求自濟其私。故一事到手,須自始徹終通盤熟計,實能收之,然後發之。萬一難以收局,且勿鹵莽開端。蓋治術有經有權,惟有才者能以權得正,否則守經猶恐不逮耳。

    [譯文]才能是一個人內在品德的外在表現。有了治理的打算,自己的才能卻不足實現這個計劃,那麽在他周圍裏裏外外的人,都乘機盜竊分走他人一部分權利,以達到假公濟私的目的。因此,遇著事情時,當官的人就必須從頭到尾通盤加以仔細考慮之後才能開始動手。大凡做官的技巧和手腕,有不變的,也有變化的。隻有有才能的人,才能夠反複權衡考慮,讓事情有好的結果;而沒有才能的人,就算他能以不變應萬變,也仍然得不到好的結果。

    臨事要有定見

    [原文]疑人則信任不專,人不為用;疑事則優柔寡斷,事不可成。二者皆因中無定識之故。識不定則浮議得以搖之。凡可行可止必先權於一心。分不應為者,咎有不避;分應為者,功亦不居。自然不致畏首畏尾,是謂膽生於識。

    [譯文]懷疑別人就會導致到別人的信任不會持久,身懷才能的人也就不會被這種人使用;對事情凝慮重重就會優柔寡斷,事情也就幹不成功。造成這兩種情況的原因,是由於胸無定見。胸中缺乏定見,那他周圍的人的意見就會左右他。大凡任何一件事,可以做還是不可以做,在心中都必須先權衡考慮。做了不屬於自己職權之內的事不逃避責備;做了屬於本份應該做的事有功也不自居。這樣就不會畏首畏腳,前怕老虎後怕狼。這就叫做膽量來自於見識中。

    膽識貴在權衡

    [原文]有才有識可善治矣。然才貴練達,識貴明通。遇有彼此殊尚,今昔異勢者,尤須相時因地籌其所宜。若自恃才識有餘,獨行其是,終亦不能為治。譬之醫師用藥不知切脈加減,而專襲成方,則草蓍殺人,未始不與砒信同禍。

    [譯文]具備了才幹和膽識,就可以算得上會做官了。然而才幹貴在幹練通達,膽識貴在善於明白事理。遇上那種風俗習慣彼此不同、現在和過去形勢不同的情況,特別要權衡時間和地理的差異,籌劃出與之相適應的辦法來。如果自恃才能和見識足以勝任,自以為是且獨斷專行,那麽就會始終處理不好政務。這個道理和醫生用藥一樣,如果不知怎樣切脈,不懂得在處方中加藥或減藥,隻是一味地抄襲前人的現成藥方,那麽人參、蓍草也會致人於死地和用砒霜殺人沒有什麽不同。

    舊製不可輕改

    [原文]今人才識每每不若前人,前人所定章程總非率爾。不能深求其故,任意更張,則計劃未周,必致隱貽後累。故舊製不可輕改。

    [譯文]現在的人的才能和見識,往往趕不上前人。前人所訂立的各種規章製度,不是隨隨便便的、不加考慮的產物。現在的人不能仔細地探求前人訂立這些規章製度的動機和原因,而隨便地去對它加以更改或補充。如此一來,因為計劃不周密不詳盡而留下隱患,最終造成嚴重後果。所以前人已經製定好了的各種規章製度,我們不能輕易地對它加以更改。

    陋規不宜遽裁

    [原文]裁陋規,美舉也。然官中公事廉俸所入,容有不敷支給之處。是以因俗製宜,取贏應用忽予汰革,目前自獲謙名,迨用無所出,勢複取給於民,且有變本而加厲者,長貪風,開訟寡,害將滋甚極之。陋規不能再複,而公事棘手。不自愛者,因之百方扣克,奸宄從而藉端善良,轉難樂業,是誰之過歟?陋規之目,各處不同,惟吏役所供,萬無受理。他若平餘津貼之類,可就各地方情形斟酌調劑,去其太甚而已,不宜輕言革除。至署篆之員,詳革陋規,是謂慷他人之概。心不可問,君子恥之。

    [譯文]裁除陳規陋習,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措施,但是官署中的各種收入,或許有收支推動平衡的情況。所以,要針對不同的風俗習慣,采取不同的施政措施。收取贏餘部分應用。如果卻突然對它加以淘汰革除,在眼前自然會獲得一個廉潔的名聲,但是等到了沒有任何收入可以開支的時候,勢必會又從老百姓那裏去搜刮,這種情形之下,就會出現變本加厲的事情。如此一來,助長了貪婪的風氣,打開了訴訟的口子,禍害比原先將會更大。但對於那些極其可惡的陳規陋習,是不能再允許它們再存在了。然而公事卻也非常難辦了。有些不自愛的人,於是趁著這個機會,百般攻擊;奸狡之徒也趁勢混水摸魚,找到借口;而那些善良的老百姓卻反受其害,不能安居樂業。造成這種情況,是誰的錯呢?陳規陋習在各個地方是不相同的。對於官吏的俸祿薪水,不要動它。其它像津貼之類,可以參照各個地方的具體情況斟酌而定。要除那些太不像話的陋規,但不要輕易革除。至於某個官員,革除全部陋規這叫做慷他人之慨,他的用心不言自明,有修養的人是引以為的。

    陋規出於應酬

    [原文]凡有陋規之處必多應酬。取之於民,用之於官,諺所謂\"以公濟公\"。非實宦囊也,久相沿,已成常便,萬不容於例外加增,斷不可於例中扣減。倘應出而吝,象齒之焚,不必專在賄矣。

    大凡陳規陋習多的地方,送往迎來的應酬也一定很多。從老百姓身上取來,卻用在了官吏們的身上,民間諺語所說的\"以公濟私\",正是指這種情況。這些民脂民膏,並不是用來充實這些當官的口袋的。各種陳習長久以來相互沿用,已形成了一種常例和飛慣。因此萬萬不許在常例之外,再曾加額外的負擔,也斷不能在常例之中扣減,假如應該撥出來的,就一定不要吝嗇。像為了長牙齒卻把身體給弄壞了一樣,不要特別吝嗇錢財。

    美差好陋規多

    [原文]俗所指美缺,大率陋規較多之地,歲例所入人人預籌分潤。善入而善出,惟才者能之。或不善於入而不能不出,則轉自絀矣。虛其絀而入之不謹,過不旋踵。懼有禍而入之,稍慎又不足以應人之求。故美缺尤不易為。自好者,萬不宜誤聽慫恿垂涎營調。白香山詩雲\"歡娛僮仆飽,始知官職為他人\"。今之為美缺者,飽僮仆而已,妻妾欺娛其名也,實且貽子孫之累為。

    餘向客臨安,夜中聞雁,有\"稻粱群鷸其,霜露一身寒\"之句,非有所感也。主人王晴川諷詠數過,潸然泣下。明年以終養去官。居美缺者可常自敬乎?

    [譯文]一般人所說的好差事,大多數是在各種陳規陋習較多的地方。每年的收入,係個人都眼巴地預先計劃好了要來分占一點好處。搞好收入和支出,這種事情隻有有才能的人才能辦得到。有的人不善於搞收入,卻又不能不支出,如此一來,各種費用就入不敷出。能夠考慮到費用不夠卻又偏偏不謹慎地對待收入處理,那麽禍患馬上就要來臨了。害怕禍患,在收入上稍微謹慎一些,這樣卻又無法應付別人的要求。所以說人們眼中的好差事,卻不容易幹好。潔身自好的人,千萬不要聽從別人的慫恿。垂涎於眼前後各種有利的營生。白居易有首詩這樣寫:\"妻妾歡悅童仆飽,始知官職為他人。\"現在那些幹美差、撈肥缺的人,把自己的童仆養得白白胖胖的,而自己所謂妻妾歡悅,不過是徒有虛名則已,其實質卻是給自己的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包袱罷了。

    我以前曾經客居臨安,半夜時聽見雁的鳴叫之聲,有所感觸,寫下了\"稻梁群鶩起,霜露一身寒\"的句子。這並不隻是有感而發。主人王晴川先生把這兩句暗暗吟了幾遍,悄悄地流下了淚水。第二年,他就以供養父母作為籍口辭官歸家了。那些正幹好差事的人,難道不應該提醒自己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