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我多年輔佐他人處理政務最大的原則是盡心盡力,至於身親為治則更當如此了。未盡心,要想有好的業績就幾乎不可能。比較而言,單純輔佐他人比身親為治者,做起來也就更難。

    一般而言。輔佐政事要就事論事,不枝不蔓,盡心盡力於上司托付的事,這樣不會出現什麽差池。而當為官一方,作為知縣、知州,就要了解自己管轄的這一縣、一州。如果一事未知其周詳,即使有心做好,也不一定有好成績。

    地方官有所謂\"父母官\"的稱法,他對百姓的事如果不是像父母為兒女那樣方方麵麵、周周到到地操心的話,終究會辜負自己身上的這份責任,也終將於心有愧。

    人在官場,心難直遂

    [原文]官以利民省事為心,非有異於幕也。然幕據理法心可徑行,官兼情勢,心難直遂。民之情,可以訴官,而官往往不易轉達於上官。納於口者,不能盡呈所言;怵於威者,又恐逢彼之怒。略涉瞻徇,便多遷就。此處能於心無負,方見平日立身功效。

    [譯文]做官應以利於民、盡量不擾民為本心,這一點與幕客的出發點沒有什麽不同。不過,幕客據於理,憑良心行事即可,而當官的卻必須要考慮官場的情勢,一般難以直達自己的心願。

    老百姓的隱情可以向官府訴說,而當官的往往不容易把這些情況向上司轉達。不善言辭的,不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清楚;忌憚上司威嚴的,又怕碰到上司正氣頭,如此等等都使得向上司匯報時往往略有涉及便要試探上司口氣,看上司臉色,才能把百姓的隱情道出。一般情況下則礙於官場情勢,將就而過。

    與上司相處當坦然,於心無所歉愧,才可顯出平日讀聖賢書、做賢君子的功效。

    居心誌趣要端正

    [原文]服官一也,而所以服官之心不必盡同。有急於幹進者,有安於守分者。幹進者易躁,未嚐不進,而或以才情掛累;守分者近庸,果能盡分,亦終以資格遷。除此其中有命焉,非人之所為也。一念之差,百身莫贖。故誌趣不可不正。

    [譯文]做官的都一樣做官,而以何種居心做官卻並不相同。有急於做出成績,得到提拔;有的安於現狀,隻做本份工作。急於求成的往往容易急躁誤事,雖然並非沒有提升的機會,終究才大心高,不得滿足;安守本份的近乎平庸,但終究能不誤職守並憑其資格資曆而得到升遷。

    除此之外,就是命了,不是人的力量可以有所作為的。以官場之險,往往一念之差,百身莫贖。

    所以當官的人,其居心、誌趣一定要正派。

    自立在將入仁時

    [原文]誌趣之正,全在將入仕時。號稱選官,輒以裘馬自炫,貰寓宅,假子錢,皆將取償官中。到官之日勢不能自潔,輾轉或溺不至,敗壞名節不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