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歆、王朗同是三國時代的人。一次戰亂中,他們兩人被追兵攆到了長江邊。慌亂中,他們找到了一條船。正要開船,岸上又跑來了一個人呼喊求救,也想搭乘這條船逃往對岸。華歆看到這個情景,為難起來,在一邊沉默不語。旁人見他猶豫不決,也不好開口。

這時追兵越來越近。王朗著急了,忙對華歆說:“就讓他搭船吧,反正船上還有地方,為啥不幫他一把呢?”就這樣,那人也與華歆、王朗同乘一條船往對岸逃跑。

船行到江中心,追兵已經追至岸邊。他們看見華歆、王朗的船,便紛紛下水泅渡追趕。泅水的士兵離行船越來越近。劃船的艄公累得筋疲力盡,船的速度越來越慢了。王朗見此情景,開始有些措手不及了,便打算趕一同逃難的那人下船。華歆連忙阻止王朗說:“我當初所以遲疑,不答應,正是怕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既然已經答應人家同船逃難,怎麽能又在途中拋棄人家呢?”王朗被說得無言以對,隻好照華歆的話辦。

追兵泅到江心漸漸累了,泅水速度便慢了下來,與華歆他們的船距離又逐漸拉大了。就這樣,行船順利地劃到對岸,華歆、王朗及那人擺脫了追兵,那個人也順利地逃出了虎口。這件事傳開後,人們都讚揚華歆辦事講信用,說話算話,在任何情況下也不變卦。

簡評

華歆作為曹魏重臣,有不少值得稱讚的事跡。而這則出自《世說新語》的小故事並無什麽大智大勇,難得的是華歆在處於危難之間依然重視諾言,言出必行。《世說新語》的就評說:“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