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與練意:練意即調心,是養生鍛煉的核心,與陰陽的關係更為密切。《養生至妙要訣》說:-陽時用陽氣,存想在陰冷病灶部位:陰時用陰氣,存想在火熱病灶部位”;冬月想房室.用陽氣人來覺溫熱;夏日想山林,用陰氣人來覺清涼:”這些寶貴的經驗,就是用陰陽學說指導練意的實例。

    陰陽與周天:在行周天功鍛煉時,須按人體經脈陰陽的不同而練功。十二經脈分為六陽經和六陰經,任脈為陰經之海,督脈為陽經之綱.所以“進陽火”和“退陰符”主要在這兩脈上進行-進陽火就是在丹田有得氣感時,以意引氣,使真氣沿督脈上升至泥丸;退陰符就是以意引氣,使存在泥丸中的氣沿任脈下降至丹田。這樣真氣繞任、督二脈周流循環,即稱為周天。周天是養生鍛煉中的重要功法,占今著名養生家都十分重視。

    陰陽與功時:所謂功時,就是修煉的時間。祖國醫學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養生的基本原則。在修習實踐中,春夏宜作靜功,並行攪誨吞津,以滋陰養陽:秋冬宜做動功,意想火熱,以生陽括陰。古人認為一晝夜中,子時至巳時為六陽時,主清氣;午時至女時為六陰時,主濁氣。因此提出“服氣皆宜陽時-的觀點。上半日空氣新鮮,氧氣充足,深呼吸當然對身體有益,可見古人的主張電暗合科學道理。

    陰陽與上下:人的體質可有“上虛下實”,或“上實下虛”之分,疾病也有屬“氣上衝”者,也有屬“氣下陷”者。前者如高血壓、腦血管意外、養生偏差氣衝頭等,後者如泄瀉、崩漏、內髒下垂等。在練習中需要有意識地調整上下平衡,方能治病健身。如高血壓患者,宜意守腳底湧泉穴,或引頭部之氣下行,經過肢體而入地:而低血壓,內髒下垂者,意守點就應相對取高,取膻中或天目。在氣行周天中,氣至尾閭時宜及時引導上行,氣至百會時宜及時引氣下行,這樣才能使周天流轉。上下陰陽,不能摘錯。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