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職業的社會功能。職業的社會功能是指職業的社會作用,包括職業對國家和人民的共同福利所承擔的責任,對發展國家政治、經濟、科學、文化事業的意義等等。職業的責任和社會作用越大,職業的社會地位和職業聲望也就越高。

    第二,職業要求。是指社會職業對從業者素質的要求,包括受教育的程度、政治麵貌、職業道德、身體狀況、知識技能、工作能力等,職業對從業者的要求越高,職業的社會地位和聲望也就越高。

    第三,職業報酬。職業報酬泛指職業給予從業者的各項利益。既包括物質利益,如經濟收入、福利待遇等,也包括精神利益,如權利、榮譽、威信、工作的自主性以及自己的體驗等。職業報酬越高,職業的社會地位越高。

    第四,職業環境。職業環境是指與職業活動相關的各種工作條件,如技術裝備、勞動強度、安全係數、勞動衛生條件、自由支配時間的程度等。職業報酬越高,職業的社會地位和聲望就越高。

    了解職業地位的意義,首先在於可以通過了解人們對職業的評價以及相互聯係的價值傾向,了解社會發展階段,預測職業結構變化趨勢和職業的發展趨勢。其次,通過分析職業的社會地位,了解職業聲望,有助於了解人們的擇業傾向和擇業行為,為選擇職業和積累職業經驗提供依據。再次,對職業地位和聲望的研究,也是社會分層研究的基礎。

    二、職業分析

    所謂職業分析,主要是指分析各種具體職業的性質、地位、責任、權利和意義,職業活動結構的特點以及從業人員資格條件等。具體分析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職業的名稱、定義;

    (2)職業的職責說明;

    (3)主要工作內容的敘述和舉例;

    (4)工作要求說明,如職業的職責、任務、權利、工作程序與方法等;

    (5)工作環境與工作關係;

    (6)所須人員資格(對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

    職業分析是一項十分複雜和細致的工作,在進行職業分析時,必須把它放到它所處的職業群體與職業序列中去考察。從各個職業相互製約的聯係中確定職業的內容和規範。

    對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是職業分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根據職業的性質和特點對從業者的基本條件做出的分析,其內容可以概括為生理素質、心理素質、知識能力素質及思想品德素質等方麵的要求。

    (1)生理素質。也稱身體素質,是獲得職業成功的物質保證。是指身體器官的特點、生理機能、健康狀況。主要包括神經係統、腦的特性以及感官及運動器官的特性。如身高、體重、胸圍、視力、肺活量、爆發力、速度、耐力、反應的敏捷程度、動作的柔韌性與協調性、骨骼與肌肉以及各器官、各係統的運動狀況等。強健的體魄可以使人產生充沛的精力和積極樂觀的情趣,可以承受繁重艱苦的勞動,是保持工作的高效率和具有創造性的條件。一個人,有著崇高的目標和積極的熱情,有著豐富的知識和出眾的才能固然可喜,但若沒有健康的身體和充沛的精力做保障,就隻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生理素質是人們從事職業活動的基礎,並製約著其他素質的形成與發展。職業分析,一方麵要幫助大學生了解不同職業或專業對人的生理素質的要求,因為許多職業對從業者的生理素質提出特定的要求,如色盲者不能從事生物學、化學、食品研究等工作,嗅覺遲鈍不能從事化工、食品加工和檢驗等職業,具有口吃或其他妨礙發聲疾病的也不能從事教師、旅遊等職業。另一方麵,也為大學生鍛煉自己的體魄,在未來的職業活動中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己的生理優勢提供依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