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問題是許多大學生自進大學校門起就經常談論的熱門話題之一,也是引起了全社會各個方麵共同關注的問題。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畢業生就業製度的改革,在為大學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的同時,也使習慣了傳統計劃經濟條件下依賴“統包統分”就業的大學生感到前所未有的茫然和不安。沒有選擇機遇時,我們或許有無盡的煩惱,可是一旦選擇的權利擺在我們的麵前時,又往往感到不知所措。過去是國家用雙手將大學生托起送人企事業單位的大門,而今天磕開並進入職業大門要靠大學生自己的能力和才幹。隨著用人製度的改革,用人單位越來越重視人才的效益,一個大學生如果不具備用人單位所要求的素質,在雙向選擇的競爭中就會被淘汰,這已經是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那麽在進入大學後如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積累求職資本,增強在未來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中的實力呢?這就要借助大學生就業指導。

    就業指導有人也稱為“生涯指導”或“出路指導”,所包含的內容不僅僅是指為大學生提供求職麵談的技巧,也不僅僅是幫助大學生完成人與職業的科學匹配,而是包含了對大學生一係列的素質教育活動。在這一節裏我們首先了解就業指導的產生、發展及其現代就業指導的含義,這對我們正確地理解就業指導的意義,把握就業指導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功能均有重要的作用。

    一、就業指導的由來

    就業指導實際上是與職業分工同時存在的,但作為一門科學不過百年的曆史。一般認為就業指導產生於本世紀初的美國,職業的高度分化和失業者的大量存在是就業指導產生的兩個直接原因。我們知道,在西歐封建社會封建領主占有土地,農民依附於封建領主,耕種封建莊園的一份土地,除向領主交納苛重的地租和承擔各種封建義務外,還要製造自己所需要的一切,每個莊園都是一個自己自足的獨立經濟單位。此時社會分工還比較簡單,職業尚處在未分化階段。新職業的大規模產生開始於18世紀的產業革命。一係列新的職業隨著新技術的廣泛應用被創造出來。在客觀上增加了人們選擇職業的機會,為就業指導的產生提供了客觀物質基礎。

    進入20世紀以後,因為機械代替手工勞動越來越普遍,許多人不能適應這種發展變化的需要,就業指導的觀念逐漸為人們所接受。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普及教育的興起,使大中學校的學生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畢業生能否在產業後備大軍十分龐大的情況下迅速找到職業,成了教育界十分擔心的問題。麵對資本主義勞動市場,各類學校特別是高等學校和職業學校,隻得想辦法使自己的畢業生能適應勞動市場的要求,以便學校能生存、發展下去。而就業指導恰恰是適應勞動力市場要求和與社會溝通的有效途徑,這使得就業指導首先在一些學校產生。1906年,波士頓商業學校便把就業機會的教育納人教學內容,後來又擴大為職業谘詢。同年許多學校都開展了就業指導工作,其中波士頓大學教授帕森斯的貢獻最為突出。他看到大學生畢業後找職業茫無所從,於是就從事幫助失業人員有效地選擇職業的工作。在他的倡導下,1908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就業指導機構——波士頓地方就業局,專門從事職業谘詢工作,成為就業指導產生的標誌。帕森斯為第一任局長,他因此被譽為“就業指導之父”。同年他出版了《職業選擇》一書,提出了選擇職業的三條原則:第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態度、能力、興趣和其他特性;第二,了解事業成功所需要的知識,不同職業崗位的優勢、機會和前途;第三,力爭達到上述兩個條件的平衡。1911年,哈佛大學開設就業指導課十講,開大學就業指導課先河。1917年波士頓就業局並入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更名為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就業指導局。1913年,在密西根正式成立了全美就業指導協會。自此以後,就業指導在美國大學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