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海弟注冊了“說木頭”微信公眾號,介紹木材的有關知識,把自己辯識木頭的經驗寫成文章,推送出去與大家分享。

    經常有一些木頭愛好者發來照片向他詢問這是什麽木,最感興趣的就是“什麽檀”、“什麽花梨”、“什麽酸枝”,好像不是這些就沒有什麽價值。在海弟看來,木材沒有好壞,隻要用對了地方,每一種木頭都是最好的。

    2015年年初,海弟手工製作的各式日常生活器具在梵幾室內設計公司新落成的門店上架,擺在最顯眼的位置,讓人們一覽無遺。現在在梵幾銷售的木器,其中很多是原來的作品,譬如小山、紙鎮等,這些東西的功能性是相對模糊的。比如,紙鎮是海弟創作的一個藝術作品“鏡子”,鎮紙隻是它一個附加的功能,更多的功能是它的藝術性,好玩,但需要想象力,需要智慧。如果說實用性,小山可以作為一個筆架,放置在案頭,極像是一座小山頭。海弟說:“我會嚐試更多的可能,利用對木材、工藝的了解,去嚐試更多的東西,慢慢來吧,很多東西才剛剛開始”。

    海弟一直羨慕過一種農耕生活。2015年開春後,他向當地農民借了一塊田,自己鋤地、整畦、挖穴、播種,栽種辣椒、地瓜、空心菜、西紅柿等果蔬,還種上了一棵香椿樹和梔子花。創作累了,他就會帶上鋤頭來到田園裏,在溫暖的陽光下蒔弄起莊稼來,自由自在過著田園式的慢生活。有時候,海弟還會上山挖春筍,采摘野薺菜。如今,海弟種下的香椿樹已經枝繁葉茂,鬱鬱蔥蔥。

    海弟還對這些年來搜集的木材標本進行了整理,清點了標本的塊數,登補了標本的科屬拉丁名和中文名信息。他的工作室裏,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木材,就像是一個小型的木材展覽館。

    海弟屬於追求現代時尚生活的新新人類,一切都隨心隨性,追求一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狀態。他不希望過多地受外界的紛擾,生活裏也幾乎沒有交際。靈感來了,便會不定時地進行創作。他從來不會給自己預設一個嚴格的時間限定,什麽時間該出成果,幾點創作,幾點交作業,完全遵循自然而然的過程。有時,他可能在書店看書、去美術館看一場展覽,或者踩單車去植物園,看看樹,摸摸樹,從那裏獲得更多的創作靈感。除此以外,沉迷於線上的社交幾乎沒有。去KTV、去酒吧,更是和他的生活不沾邊兒。

    從拜師學藝、鑒定木頭開始,到現在專職從事木頭創作,海弟不斷打磨技藝,走過了十年為木頭癡狂的曆程,然而海弟說,這才剛剛開始,他將繼續走下去。今後會利用自己對木材、工藝的了解,去嚐試更多的東西,創作出更多木頭作品,做出屬於自己的木器品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