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自珍,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

龔自珍出生於仕宦兼文人世家,從小就受到熏陶。6歲的時候,離開家鄉到父親任職的京城讀書。8歲時,在父親的指導下抄錄學習《文選》。12歲的時候,外祖父指導他學習《說文解字》。龔自珍刻苦好學。他在20歲之前,就閱讀了大量的古籍,為後來的治學乃至求變求新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成年的龔自珍,本想由科舉入仕,可是,盡管他學識淵博,才華橫溢,五次考試卻都名落孫山。後來考取了進士,卻仍被考官以“楷法不中程”為由壓低錄取名次,這使他徹底失去了入朝為官的意願。龔自珍轉而一心研究學問。

龔自珍在看清了封建專製統治的腐敗和醜惡現象的同時,也透過升平景象背後看到了深刻的社會危機,由此,他從故紙堆裏爬了出來,致力於研究中國的現實問題。

通過廣泛的接觸和了解社會,龔自珍感知到,百姓之所以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封建地主階級的殘酷剝削與壓迫,導致了不斷發生的市民搶米,手工業工人暴動,農民起義等事件。另一個是英國把大量的鴉片輸入中國,毒害中國人,並準備以軍事優勢侵略中國。,同時,沙皇俄國不斷地入侵我國的東北地區,並揚言要發動“懲罰中國的戰爭。”

龔自珍在內憂外患的現實麵前憂心忡忡,力求尋找到解決問題的出路。當時,重新興起的“今文經學”,主張“變易”為主要特點,龔自珍便以此開路,從研究《公羊》學說入手,對時局大膽評議,並提出改革建議。龔自珍在揭露和批判封建官僚集團庸碌無能與無恥行徑的同時,深入研究這一政治腐敗的成因,他認為這是社會財富分配不均所致。

龔自珍堅定地站在林則徐為代表的禁煙派一邊,主張嚴禁鴉片,積極備戰,抵禦英國的侵略。龔自珍對沙皇俄國企圖侵占我國西北的陰謀十分警惕,寫下《禦試安邊綏遠疏》和《西域置行省議》等文章,主張在新疆設置行省,移民實邊,加強防務。

龔自珍積極提倡改革變法。他指出:“自古及今,法無不改,勢無不積,事例無不變遷,風氣無不移易”。他的主張既有樸素的辨證思想,又是興利除弊的一劑良藥。不過,一介書生的話,即便思想再先進,主張再適用,也是無法實行的。但是,他寫在鴉片戰爭前夕求變求新的詩句到底還是流傳了下來,今人讀起它來,仍舊會為之一振。: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簡評:

“不拘一格”與“萬馬齊喑”兩個成語就出自龔自珍《已亥雜詩》,內憂外患之時也是知識分子的黃金時代,社會轉型時期需要的正是這種龔自珍這種生氣蓬勃、豪情萬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