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仙,安徽楊衝人。以織簸箕為業,他編的簸箕不但價格合理,而且結實耐用,附近的人都買他的簸箕,在當地也小有些名氣,遠近幾十裏鄉民爭相搶購。鄉民們簸箕破了,都守在鄭成仙門前排隊等待。

鄭成仙青年時,曾經冒著風雨過某條小河,小橋年久失修,木頭都腐爛了。鄭成仙幾次險些從橋上摔下來,差點丟了性命。於是鄭成仙仰天發誓,說:"我有生之年,一定織簸箕賺錢,把木橋修成石橋。"聽見的人都笑他不自量力。

但鄭成仙不管別人怎樣看,他想做的事,不但要做成,而且還要做好。從此,鄭成仙稍微賺了點錢,就換成銀子藏在小瓦瓶裏埋好,他妻子和兒子都不知道。

銀子好不容易存多了,或者被鄰居借去不還,或者埋藏地點偶然泄漏,被窺視者竊去,又前功盡棄。鄭成仙三次散失銀子又三次積聚,誌向更加堅定。過了很久,別人看見他生意興隆卻貧困如故,家人不得溫飽,都很奇怪。但不管怎樣,錢還是攢下來了。

鄭成仙的錢可以湊夠建橋時,他已經是70多歲的老人了。鄭成仙叫鄰裏老叟們都來他家,說:"我背駝了,腳上盡是硬繭,再不了卻夙願,橋與我這把老骨頭 都要消逝了。其實我當初願望還不僅僅是修橋。"鄭成仙於是將銀子傾瓶倒出,碎銀子燦若繁星,總計四十兩銀子。他衣裳襤褸的妻兒看見這麽多銀子,都瞠目結舌,懊悔過了一輩子苦日子。

之前笑而不信的人看見這麽多銀子,頓時變色驚愕道:"你真的做到了!"鄭成仙當天就與大家一起議定黃道吉日,興工采石修橋。很快,鄭成仙要自己掏錢修橋的事情傳開了,人們都為他的做法所感動,很多人都放下自己手中的活兒,前來幫忙。年紀小的挖石頭,年紀大的挑石頭,大家揮汗如雨,整天不休息。不到一個月石橋就大功告成,險路從此變成坦途。於是鄭成仙大宴賓客,率領鄰裏老叟們祭神還願。

簡評:

《清稗類鈔·義俠類》記載了鄭成仙言出必行,矢誌修橋的故事。即使力量微薄的普通人,專注於一件事,也會有令人矚目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