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時,齊朝有個學者沈驎士,出身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家裏靠種地為生,也打草簾子上市集去賣。家裏生活困難,年紀很小的沈驎士就開始幫助家裏幹活兒。春季種地時,父親扶犁,他就開始自己織草簾子了。

沈驎士聰明好學,非常羨慕那些有機會到學館上學的孩子。有不認識的字就向鄰居家上學的孩子請教,他懇求父母用賣草簾子賺的錢買了些書,日夜誦讀。他學習非常勤奮刻苦,經常一邊編織草簾子一邊看書,口裏還不停地誦讀著。到田間幹活,他也把書帶著,有空就讀上幾段。由於他勤奮學習,20歲左右的時候就精通《詩經》、《論語》、《尚書》及《左傳》、《史記》等書,對諸子百家的著作也廣泛涉獵,成了一名了不起的學者。

元嘉年間,齊文帝讓尚書仆射何尚之整理古籍,編撰五經,頒詔訪求各地有才學的人進京參與編纂。消息傳到吳興武康縣,知縣就把沈驎士推薦上去。在編撰五經的過程中,沈驎士出力最多,書成之後齊文帝非常滿意,何尚之也對沈驎士讚歎不已。何尚之感慨地對朝中大臣說:“想不到山野之中也有出類拔萃的學者啊!”

朝廷想就此把他留下來在朝中任職,沈驎士以病為由拒絕了。五經編撰完之後,他又回到吳興武康老家。這時他的名望很高,各地有名學者都來與他交遊。回家之後他招收弟子,開始講學,慕名而來的人成百上千,有的幹脆把家搬來,有的還在他家旁邊蓋起了房子,像這樣的學生就有上百人。沈驎士是湖州最早的老師。

沈驎士從少年時代至去世前夕始終篤學不倦。就在他臨去世的前幾年,家裏遭受火災,他一生辛苦積攢的四五千卷書籍被焚毀了,其中有不少還是他親手抄寫的書籍。望著那一堆化為灰燼的書籍,真是心如刀絞。可是沈驎士並不灰心,他準備好紙和筆,重新開始抄書,白天抽空抄,晚上點著燈抄,這時他已經是80歲的人了。臨終前,他終於又抄寫了兩三千卷書籍,並著《周易·兩係》、《莊子·內篇訓》、《老子要略》等數十卷,又有文集六卷,《隋書經籍誌》並傳於世。

簡評:

沈驎士學問淵博,為人寬厚。蘇東坡對沈驎士也很讚賞,認為“處世當如驎士”。雖然沈驎士出身貧寒,但有心向學終有成效,進取之道無關貧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