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東漢人,生於光武帝建武三年。

小時候的王充,不像別的孩子一樣淘氣玩耍,王充很懂禮貌,對人謙和,處事冷靜,這些似乎與他的年齡有些不太相符,很有些成年人的氣派。

六歲的時候,王充就開始學習識字,八歲就已經進書館讀書了。

在學習《論語》和《尚書》的過程中,王充甚至每天可以背誦上千字。當然,有一個好的記憶力很關鍵,但他學習的態度決定了他可以做到這些。就這樣,讀懂了經書的他,開始去研究學問。王充喜歡寫文章,他覺得寫文章和做人一樣,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這樣認識問題才會更加深刻。嚴謹的治學態度,使他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

王充不太願意表現,也從不張揚,很少能看見他與人爭辯。後來,王充到了京師洛陽,在太學學習,拜班彪為師。喜歡讀書的他,因家境貧寒,買不起書,就去洛陽賣書的地方,一呆就是一天。他有著驚人的記憶力,看一遍就能記住背出。就這樣,王充廣泛地通曉了各家各派的學說。

王充窮得沒有一畝地,但心情卻比王公大人還要舒暢;卑賤得沒有一鬥一石的俸祿,而內心卻和享有俸祿的人相似;他做了官不欣喜若狂,丟了官也不悵恨不已。在安逸快樂的時候,不放縱自己的欲望,在貧窮困苦的時候,也不改變自己的誌向。他貪婪地閱讀古文,愛聽異端之言。當時流行的書籍和俗說,有很多不妥之處,他便決心著書。他開始深居簡出,閉門謝客,考證虛實真偽,忙得連親戚鄰裏的喜慶喪事都不去參加。經過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他終於寫出了《論衡》八十五篇,長達二十多萬字。

簡評:

《論衡》之書今天仍然存在,主題思想就是堅持實誠,痛斥虛妄,與盛行一時的章句之儒,神異之說大異其趨。王充於市肆博覽群書,進而三十年閉門著書,綜觀王充的一生言行,他不僅是博學奇儒,還是一位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