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溫舒,字長君,巨鹿東裏人,西漢著名的司法官。

路溫舒少年時代就非常愛學習,但父親隻是監門小吏,家裏生活貧困。路溫舒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買書本呢?到學堂念書簡直像做夢一樣。

路溫舒一心一意要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上不起學,他就每天給別人家放羊回來後向讀書人學識字。日積月累,也認識了不少字。

路溫舒越學習,求知的欲望越強。他每天看見別人家的孩子進學堂讀書很羨慕。上不了學堂,一邊放羊,一邊讀書也行啊,可是書也買不起呀!那時的書是竹簡書,非常笨重,一篇文章要刻寫好幾捆,沒有三天五天工夫是辦不到的。還有帛書,像路溫舒這樣哪有錢買帛抄書,他隻能一邊放羊,一邊回憶背誦讀過的書。

路溫舒雖然買不起書,但他沒有忘記讀書,他就向有書的人家去借書,今天借,明天還,後天再借,如此頻繁借還,一年過去了,他讀到了許多有益的書,

眼界開闊多了,書中的知識像草尖上閃亮的露水那樣新鮮,那麽具有誘惑力,他簡直愛書愛得形影不離了。

有一天放羊時候,路溫舒看到肥綠的蒲草葉子又寬又長,想到用蒲草做成書本不用花錢又輕便,放羊時可以帶著學習。路溫舒就拔下來蒲草葉子,曬幹,裁成有棱有角一張一張的葉片,壓得整整齊齊,用繩子一片一片穿起來。他從鄰居家借來書,把文章一段一段地抄寫在蒲草葉上。就這樣,他做成了不少 “蒲草書”,

有了書,路溫舒更加勤奮、孜孜不倦地刻苦自學。

靠這些蒲草書,他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先是當了縣獄小吏,接著當縣獄史。後來舉孝廉,當了山邑丞,官至廷尉奏曹掾(為中央審判長官辦文牘的屬官)、太守等職。在法律方麵很有見解,漢宣帝即位(前74年),他曾上疏反對刑訊。認為審獄苛刻,刑罰嚴重,是最大的失敗。主張治理國家要“尚德緩刑”,反對嚴刑峻法。

簡評:

“彼既仕,學且勤,披蒲編,削竹簡”《三字經》裏的“披蒲編”說的就是路溫舒求學的故事。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有心向學,就沒有什麽可以阻礙進取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