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眺方圓幾裏的菱形河麵被厚厚的白雪覆蓋著,如一塊鏡子,平整地從眼底向遠處延伸,一派廣袤、蒼茫、曠然、素潔的天地,沒有一絲被觸摸過的痕跡,連小鳥細小足跡也找不到一枚。

    河麵四周是蘆葦和堤岸,堤岸上植滿洋槐樹。冬季洋槐樹被積雪掛滿了枝頭,如春天綴滿枝頭的槐花,一旦到了春天,滿眼一串串白玉般的槐花花香馥鬱又如此時蓄滿枝的白雪,風過處拂拂揚揚、洋洋灑灑,分不清是冬天還是春天,分不清是花是雪。

    紅柳、野艾、蘆葦、蒲蒿靜然默立在無風的堤岸邊,積雪壓彎了蘆葦蒲蒿穗頭,顯得沉甸甸的豐肥。

    老天爺撒完雪花正是清晨,太陽掀開厚厚的雪被,慢慢探出頭來,初時顯得睡眼惺忪,臉頰眼角尚掛著熱被窩裏熏染的紅暈。隨著整張臉探出被窩,河灘堤岸支愣的草叢鑽出一隻隻鳥來。有鶺翎、叫天子、柴咯咯、長腿鷺鷥,它們在這明晃晃銀閃閃的天地間,競相撲愣著翅膀,追逐雀躍,亮出各色嗓音,嘰嘰鳴叫一路歡歌。較遲鑽出雪窩窩的是略顯笨重的野鴨、雪雞,搖搖擺擺不失遲疑和警惕,始終不敢離開巢穴太遠,羽毛有全白全黑的,也有盧花菜花,有長嘴短嘴尖嘴扁嘴長腿短腿粗脖子細脖子之分。

    一群麻雀喜鵲杜鵑夾雜幾隻白頭翁翠碧鳥,從岸邊住戶屋簷下樹梢頭飛掠而下,落在蘆花蒲穗上啄尋草籽。

    紅菱灣瞬間熱鬧起來。

    紅菱灣最早是倪家專用於泊船的港口,是天然形成的一個港灣,出口正對運河,灣內最深處兩丈有餘。早年倪瑞軒還是船上打雜夥計時便看中了這個地方,他一直記在心裏,他發誓等到自己領門庭過日子,一定將這裏建成自家的灣口碼頭。他請來石匠用了三個月時間,青石加固進出運河入口和堤壩,挖深泊位,一個寬闊的港口便這樣誕生了。那時候倪瑞軒麵對水域寬闊的紅菱灣,看到自家兩條木船飄浮其間,其中一條還是嶽父看在女兒份上送的,顯得那般空蕩。他發誓一定要有一支龐大的船隊充填這個灣裏,一定要讓灣內熱鬧和紅火起來。

    如今倪家共有商船三十四條,長途領船販運由大兒子倪天嘯負責,城內幾間商鋪由二兒子倪天豪打理。三兒子倪天路未完婚尚年幼,跟在父母身邊,悉心料理莊內和灣內船工船隻以及碼頭事宜。當年倪瑞軒在小兒子這個年紀早已經開始下河撐船撒網捕魚,晝夜吃住在船上,靠的就是一條漁船闖天下。

    倪老爺時常在飯桌上對小兒子講述當年如何獨掌小船與風浪遊戲的光輝曆史,初時頗具吸引力,聽多了心裏厭煩,但仍裝出一副悉聽教誨之態。這就是倪家三個兒子最大的優點,對父母百般孝順。他們清楚倪家到今天這個規模,完全是父親當年獨自打拚出來的天地。

    在國民政府處於動蕩不安的年月裏,倪家的生意卻蒸蒸日上、如火如荼。如今已經成了桃葉縣乃至揚州城赫赫有名的航運商家。不說揚州城,僅是桃葉縣所轄十四個鄉鎮十餘萬鄉民,日常所用鹽、茶、糖,粗細瓷器盆碟碗筷針頭線腦等日常用品,大多由倪家商船從水上運回來的。倪家將桃葉縣以及鄰縣的糧、棉、煙葉、瓜果梨桃收購運送到南京、蘇州、上海、杭州等地銷售,然後帶著大城市淘汰了的商品供應本地鄉民。而鄉民的意識僅局限於由倪家水上運回來的南方商品較本地產品要華麗美觀經久耐用。倪老爺子退出曆史舞台,由子承父業,他們將本地產品運出去,將外地商品運進來,最後都變成了白花花的大洋儲進地窖內。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