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7年,美國的經濟恐慌引起了銀行業的收縮,由於缺乏足夠的貴金屬,銀行無力兌付發行的貨幣,不得不一再推遲。這場恐慌帶來的經濟蕭條一直持續到1843年。

    (一)“自由銀行”時期

    十九世紀上半葉,伴隨著各州銀行的發展,美國聯邦銀行管理體係開始呈現了衰勢,美國進入了一個“自由銀行”時期。這一時期的特征在於,任何一個團體或個人,隻要符合開銀行的最低標淮,便可申請經營銀行並輕而易舉地獲準掛牌營業。在此之前,各州相繼建立了初步的以及必要的銀行業安全體係,大體上還算保證了發行貨幣的可靠性。但在此之後,便大門洞開、放任自流了,於是,各州銀行緊跟著泛濫起來。對此,聯邦政府非但疏於監管,相反卻鼓勵各州在本州境外設立銀行。這大大便利了跨州銀行業的發展,應運而生的是密執根州和紐約州的“自由銀行立法”,其他各州蜂擁仿效。

    依據“自由銀行法”,凡擁有足夠資金的各人或團體均可以開辦銀行,最低資本隻要求十萬美元,除此之外,別無其他。與此同時,各州的申辦手續也大幅度簡化,故此,“自由銀行法”有“又一個獨立宣言”之美譽。然而,銀行的蜂擁而起導致詐騙猖獗,銀行業務品質便更無從談起。

    在“自由銀行法”實施的第一年,密執根州有四十家銀行開業,1836年,在馬丁。範市倫(Martin Van Buren)未成為美國總統之前,美國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Andrew Jackson)關閉了美國的聯邦銀行,以使美國經濟擺脫其嚴格的信貸監管,傑克遜將資金轉移到了那些州銀行。因為將聯邦基金移入小型州立銀行、對美國聯邦第二銀行造成很大的商害,他認為美國聯邦銀行對於信用和經濟發展的控製過嚴、對一般市民造成傷害,因而透過上述的作法順利讓這家銀行關門大吉,但各州銀行因為不重視授信政策,導致西部土地生成許多投機買賣。

    在1836年美國第二銀行延期申請遭到拒絕而關閉後,第二銀行停止了一些貸款發行,國際銀行家通過緊縮美國銀根,使美國陷入了嚴重的“人為”貨幣流通量劇減的境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