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有這樣一撥人,一說經濟,大談特談,活像個經濟學家,可一說“稀缺”就直傻眼,懂經濟不知道什麽叫“稀缺”。

“經濟”,economical,無論在中文還是英文中,最基本的含義就是節省,因此,我們也可以說,經濟學是研究“節省”的學問。之所以要研究節省問題,那是因為我們社會的資源是稀缺的。所以要想學好經濟學,不能不懂稀缺性。

何謂“稀缺性”呢?

這要從人性上說起,人類有無窮的欲望,欲望可能產生於生理要求,也可能產生於心理要求。欲望的基本特點是無限性,即人們的欲望似乎永遠也沒有完全得到滿足的時候:一種欲望滿足了,又會產生新的欲望,永無止境,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中國傳統倫理道德觀把人的欲望視為萬惡之源。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正是人類欲望的無限性推動了人類不斷地追求和探索,從而也有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人的欲望要用各種物質產品(或勞務)來滿足。物質產品(或勞務)要用各種資源來生產。這些資源包括各種人力與自然資源。誰都知道,一個社會無論有多少資源,總是一個相對有限的量。欲望無限而資源有限就是經濟學所說的稀缺性。

於是我們可以給稀缺性下這樣一個定義:相對於人類社會的無窮欲望而言,生產經濟物品所需要的資源總是不足的。這種資源的相對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這裏所說的稀缺性不是指資源絕對數量的多少,而是指相對於無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資源也是稀缺的。這就是稀缺性的相對含義。換言之,稀缺性是就相對意義而言的。

稀缺性是人類社會麵臨的永恒問題。這就是說,稀缺性的存在是絕對的。它存在於人類曆史的各個時期和一切社會。從曆史上來看,稀缺性存在於人類社會的所有時期,無論是早期的原始社會,還是當今社會。從現實來看,稀缺性存在於世界各地,無論是貧窮的非洲國家,還是富裕的歐美國家。社會上的每個人,無論是富可敵國的比爾·蓋茨,還是一貧如洗的阿富汗難民,都必須麵對稀缺性,無非稀缺的內容不同而已。讓我們想象一個極富有的人,他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一切。我們也許以為在他的詞匯裏根本沒有稀缺這個詞,但是請想一想:時間也是一種資源,他必須決定每天把他的時間用來玩哪一個貴重的玩具。如果把時間也算在內,稀缺無疑是每一個人的生活現實。

所以,稀缺性是人類社會永恒的問題,隻要有人類社會,就會有稀缺性。經濟問題的根源正是稀缺性,而經濟學也正是根源於“稀缺性”這一重要事實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