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自從結拜,一直談論到深夜,張熙還意猶未盡,嶽鍾琪無奈,隻得起身告辭。

    嶽鍾琪套出口供,興奮不已,回到書房。連夜給雍正皇帝寫奏折,而且把迫不得已的情節也寫進了奏折,表明自己竭力為皇上辦事,不惜屈身辱誌,與逆賊結拜,求皇上寬恕。第二天,嶽鍾琪將奏折連同西北軍務諜報用六百裏加急發往京師。

    過新年了,紫禁城內外早已是過節的情景,過年的喜慶的氣氛蕩漾在人們的心間,使得北方的冬天顯得不是那麽令人心寒。

    雍正皇帝早已退了早朝,回到養心殿,伏案批閱奏折。胤禛即位以來。致力於刷新政治推行新政,諸多事務,千頭萬緒。每天除了禦門聽政,接見官員,披覽奏章外,最繁重的工作就是朱批這些來自全國各地、各機構的奏折。雍正比曆代皇祖都更重視奏折。首先簡化了奏折傳送的手續,使臣下的奏折直接送達皇上的手中。送達的奏折越來越多。雍正從中掌握了每個臣子的真實情況。對朱批繁多的密折樂此不疲。

    不知何時,雍正感到頭有些脹痛,眼前也越來越模糊了。這才意識到自己從早朝到現在已經連續操勞兩個多時辰沒有休息。便站起身來摘下眼鏡,走下禦座,活動一下疲勞的筋骨。殿內空無一人。因為雍正吩咐過,所有宮人太監一律在殿外侍候,未經招喚,不得入內。

    “吳德才!”雍正突然喊道。

    吳德才是雍正的禦前太監,聽到皇上的喊聲,急步躬身進來。

    “奴才在,皇上有什麽吩咐?”

    “去看看衡臣在幹什麽,要是不太忙,叫他來陪朕說說話。”

    “是。”

    沒多大會兒,張廷玉走進殿門。雍正站在禦案前,待張廷玉走近,便問道:“衡臣,圓明園的工程完工了嗎?”

    張廷玉躬身答道:“已經完工多日了。隻等皇上禦臨。”

    雍正輕輕點頭,道:“朕每日忙於朝政,實在感到太疲勞。宮中枯燥無趣,朕想搬到圓明園去。”

    “皇上說的是,國事固然要緊,但龍體更要保重。”

    “衡臣,你陪朕去圓明園看看去。”

    雍正吩咐吳德才擺駕,便和張廷玉一起走出養心殿,剛到軍機房門口,正巧,方苞從房裏走出。慌忙躬身道:“皇上吉祥。”

    雍正麵帶微笑道:“方學士,朕要和衡臣一起去圓明園看看,你要是沒什麽要緊的事。也一起去吧!”

    君臣三人正要走,雍正突然又回過頭來,向旁邊的小蘇拉吩咐道:“告訴兵部捷報處,凡有西北軍務的奏折隨時送到朕的手上。”

    雍正一邊往前走,一邊向兩人說著話。

    “近來嶽鍾琪來奏折說,西北準噶爾首領招兵屯糧,蠢蠢欲動。還有一份奏折說有一個叫張倬的南方人,上書嶽鍾琪,策動他反叛朝廷。實在是可恨。”

    張廷玉道:“當年青海羅卜藏丹津兵敗逃往準噶爾,就留下了禍患。現在噶爾丹若是和羅卜藏丹津相互勾結,勢力不小。朝廷應早做防範。至於張倬,嶽鍾琪為脫嫌疑,一定會問個水落石出,皇上盡可放心。”

    君臣之間說著話,已是到了乾清門外。車轎早已備齊。三人上了轎。吳德才喊聲:“起駕!”三乘轎向紫禁城外走去。

    圓明園原是前明朝皇室的一處廢園。康熙四十八年,聖祖將此園賞給剛剛被封為雍親王的胤禛。康熙親賜園名:圓明園。當時的圓明園隻是一處水景園,總共五千多畝,包括前湖後湖六十畝。胤禛即位後,因喜愛此園,便旨令園中進行大規模興建,曆時一年多,圓明園內建起二十八處各具特色的建築群。

    雍正君臣三乘暖轎來到圓明園門前停下。雍正揭開轎簾兒道:“衡臣、靈皋,咱們就在這兒下轎,邊走邊看。”

    “奴才依著主子的意。”張廷玉說著先下了轎,過來扶著雍正。後麵方苞也跟著下了轎。

    雍正站在門前,抬頭看見康熙親賜的“圓明園”三個字。心中似有所動道:“朕當年獨得聖祖皇帝聖眷。聖祖於皇子加封每人賜園一處。朕卻分得三處:雍和宮、圓明園、小宮。”

    因回頭見方苞也仰麵注視著園名。雍正便道:“靈皋,你是飽學之士。這‘圓明園’三字到底是什麽意思?”

    方苞素來慎重,慌忙搖頭道:“為臣恐怕說不清,不過‘圓明園’三字與皇上推行的政策,其意很是貼合。”

    “靈皋話雖不多,卻是一語中的。”雍正頗為讚許地道,“‘圓明園’三字大有深意: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旺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以此為政,就要符合時宜,既不寬縱廢弛,也不嚴刻滿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