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老南市裏有許多清真飯館,像羊肉館、牛肉館、餃子館、包子鋪……其中包子鋪、餃子館是最經濟實惠、大眾化的小型飯館,除蒸餃、煮餃和包子外還備有燉、爆、炸、炒、塌等各種菜肴。增興德是南市最早開業的清真飯館之一,坐落在東興大街和平安大街的交口處,是由原來的羊肉鋪兼賣蒸餃和逐漸增添冷葷酒水,轉化成一家飯館的。增興德的買賣十分火爆,門前牌匾上“增興德”三個大字遒勁有力,據說是由清朝宣統皇帝的父親醇親王載灃親筆所題。

增興德的經理叫張春榮,是回族人,人稱南市張八爺。據我所知,回族人對一些有威望、輩分高的人有一個稱謂就是“巴兒”(音同把),就像是普通話中的“爺”“先生”、“頭兒”之類的意思,姓馬的叫“馬巴兒”,姓張的叫“張巴兒”。所以,張八很可能是天津人對“張巴兒”的白話發音。

張八家住南門外菜橋子,在南門外清真寺做大香佬(音同爐),他以做西口大羊、綿陽的羊肉生意著稱,那時幾乎壟斷了全天津市(包括漢族)的羊肉批發生意。增興德飯館是他下屬的買賣,這裏原來不賣其它食品,主要以天津人最喜愛吃的蒸餃聞名。

增興德的蒸餃不用發麵,是死麵的,其中摻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燙麵,人們習慣稱之為張八的燙麵蒸餃。蒸餃吃起來軟硬適中、口感獨特,肉餡有羊肉白菜和羊肉大蔥兩種,花六七毛錢,就能吃飽一個壯漢。這種飯食好吃不貴,一般老百姓都能接受。

增興德賣蒸餃有自己的優勢。每天,張八家都要屠宰很多羊,好的羊肉拿出去賣了,剩下些邊邊角角、頭頭腦腦就都加工成肉餡(當然也都是精肉),用來製作蒸餃。增興德做羊肉餡要選用上等醬油、香油和雞腿大蔥、攪入花椒水;又將大白菜去幫剁碎,擠去水分,做成蓬鬆均勻的白餡,再佐以講究的配料,真是味道鮮美,足以令人聞香下馬。據說已故相聲大師馬三立、侯寶林和許多演藝界的名流都是“增興德”的常客。

舊時的飯館講究貨真價實,比如吃增興德的蒸餃,甭管您是什麽人物,隻能圍桌而坐,桌子上也隻有一笸籮蒜、一瓶子醋,想要點辣椒油調味兒都沒有。您叫上半斤晶瑩油亮的蒸餃,咂著滋味美美的一吃,再來一大碗稠稠的小米粥,熱熱乎乎一喝,得,就全齊了,那感覺真是又解饞又舒服,對辛苦一天的勞動人民來說,絕不亞於美味佳肴。

如今幾十年過去了,張八爺早已作古,老“增興德”也隨著南市地區的拆遷不複存在,但那香噴噴的蒸餃卻會永遠留在天津人們的記憶中,也會在天津的美食譜上寫下精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