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核兒是老天津盛夏消暑的好東西,其實就是可以食用的、潔淨的小冰塊兒。

過去,沒有電冰箱,也少有電風扇,暑熱季節,一些人家或者買賣家就用天然冰降溫。雖說都是天然冰,也不盡相同,有河冰、坑冰之分。河冰比較潔淨,適合用於食品保鮮,或者製作冷食,當年紅橋區藥王廟西有個徐家冰窖,以賣河冰出名,因為徐家冰窖離南運河很近,當年打冰就在現大豐橋東邊,離楊家溝頭比較遠,因為如果離臭溝近了就不能“窖冰”,雖然楊家溝頭離藥王廟道路比較近,但是不適合窖冰。再有,當年水上公園湖水多,附近也有幾個冰窖,其中在今天的聶士成紀念碑附近,就有一處很大的冰窖,冬天窖冰,夏天出售。坑冰一般用來房屋內降溫消暑,比如工廠的車間、一些中小商店的店堂等處使用。

賣冰核兒的小販,也叫“賣鑿冰的”,大多是挎籃子的小孩兒。冰核兒是河冰的零頭剩角兒,小孩到冰窖買上點人家不要的碎冰塊,用個挎籃盛著,籃子裏墊點稻草,上邊蓋一塊草簾子或者麻袋片子,挎著籃子走街串巷,冰塊雖然用稻草窩著,可也是越走越化,慢慢的棱角就化沒了,就剩下晶瑩透亮的、像透明水晶一樣的冰核兒。那時,大戶人家木冰箱也用冰塊,但是人家有專人按時送冰。賣冰核兒的小孩兒,主顧也都是小孩兒,小孩子買冰核兒(其實有的也並非都是冰核兒),用處就是吃——嘎崩嘎崩地嚼。冰核兒就是當年兒童們夏天能夠享受起的“冷食”。跟我們今天講究食品衛生的生活標準,簡直真不可同日而語。所謂是“不幹不淨,吃了沒病”,嗬嗬。放到現在,家長們是決不會讓自己孩子吃天然冰的。

我們小時候過伏天,一聽見胡同裏有“冰核兒呃——冰核兒敗火啊——冰核兒呃——冰核兒敗火”的叫賣聲。就趕緊拿個小碗,攥著二分錢跑出大門。買冰核兒也有竅門,你一定要認真觀察,然後指著看不到髒東西的部位,說是要那一塊兒。賣冰的大孩兒就用冰攛子鑹下一塊兒,連冰渣一起放到小碗裏,他決不會計較給多少,圖的是快快把冰核兒賣完了,如果他不抓緊時間賣,冰核兒會越化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