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就是我們說的泥模子,僅僅是兒童玩具而已。天津的小孩兒,夏天弄一堆黃土泥,買幾個泥模,扣模子玩。模子的圖案是陰文深刻的,深刻是指製作時紋理雕刻的比較深。其實最初模子的模子是用陽紋燒製,然後再翻成用於出售的產品。從前天津的泥模大多是河北白溝或者天津西站西盆窯出產的。泥模子價格低廉,用現在的人民幣比方,一毛錢就可以買兩三個。

    大宗賣泥模子的是批發,天津人叫“躉”,每年五月節上市,在估衣街西頭“小市”上躉售給市裏的商販,小孩子們再從小糖攤,或者破爛換泥人的小販手裏購買,或者交換。

    泥模子是民間工藝品,線條粗獷,隻求神似。比如人物有孫猴兒、豬八戒、趙雲、關羽等等,動物的有牛、虎、狗等等,建築物的有樓房、古塔、亭子等等。泥模的圖案都表現人物最有特征的部分,比如趙雲的靠旗、牛的角、虎的尾巴等等,線條不求清晰,但裝飾性、工藝性強,藝術風格古樸大方。

    如果說泥娃娃的代表作,那當屬每年農曆八月十五的節令產品兔兒爺了。兔兒爺象征著傳說中月宮裏的玉兔,隻是被泥塑藝人人格化了。兔兒爺大的有好幾尺,小的不及寸,形象各異,名目繁多。每逢中秋節,娘娘宮前就有很多攤位出售,小孩子們總是拉著大人爭先恐後的去購買。八月十五前後,孩子們也常常模仿大人供奉兔兒爺,因為兔兒爺是泥做的,往往不小心掉在地上,就摔碎了。兔兒爺的大耳朵是用鐵弓子、也就是彈簧連接的,小孩兒用手撥拉,一動一動的很好玩,塗過彈簧鬆了,隻能等到明年才能再買新的。

    我們天津有一位著名的畫家華非,還是篆刻家、書法家和陶瓷藝術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物收藏家、鑒賞家和研究家。他收藏十分廣泛,幾乎涉及中國傳統收藏的所有領域。這位藝術家就很喜歡收藏泥娃娃,也喜收藏泥模子,曾經編著了一本叫《泥模藝術》的書,從特殊視角反映了天津民間藝術的特色和魅力。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