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馬蘭草的,難說是一種行業。馬蘭草很多是野生的,像韭菜似的,但富有韌性。編馬蘭草的,很少見專營此道的藝人,說這個行道屬民間工藝,因為成品種類太少,也夠不上;而且不能批量生產。這隻是在夏季,農村手巧的人賺點“閑錢”,在田野道邊采集一點馬蘭草,然後帶個小板凳,在小胡同裏找個陰涼的角落,很認真地把濕馬蘭草(不澆水易枯幹折斷)編成蛤蟆和螳螂、螞蚱(愣頭青)等形狀。

編馬蘭草的技法,基本上是“經緯編織”,幾根長草做“經”,編入“緯草”,編時要“通經斷緯,.曲折婉轉”,以便把頭部、骨骼突出。編織好大輪廊線以後,要留一根長草,做提線;蛤蟆要在眼部嵌入兩粒紅小豆;草蟲要剪圓翼尾。由於一些昆蟲、蛙類身上的保護色與綠草接近,所以馬蘭草編織的蛤蟆、螳螂形象很逼真。

編馬蘭草的說不上是一種行業,但過去確實在夏秋之際,街頭巷尾集市上有幹這種營生的人。馬蘭草是農村野地、道邊生長的一種野草,形似韭菜,葉比較長、比較寬,且有韌性。編馬蘭草的人手很巧,在農活稍清閑之際,賺點閑錢。他們采點道邊馬蘭草,帶個小板凳,找個陰涼處,將馬蘭草放在籃子裏、噴灑水,當場編成蛤蟆、螳螂、螞蚱、蠅子等動物形象,編的技法主要靠經緯手法,通經斷緯、曲折誇張,骨骼突出,形象逼真。編好後,要留一根草做提線。製作蛤蟆要在眼部嵌入兩粒紅小豆,草蟲之類要用剪子剪出尾巴,留出兩根細草做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