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天津衛有句笑話“拉膠皮的講衛生,不拉老頭拉摩登”。嘛叫拉膠皮,就是北京叫洋車,上海叫黃包車,駱駝祥子拉的那種人力車,車軲轤上包著一圈黑色的膠皮條,天津人說話圖省事,幹脆就叫膠皮車,車夫自然也就叫成拉膠皮的了。

到車廠租車得有保人,每天得交“車份兒”(租金),車份兒根據車子好壞和上捐多少定。那時,人力車除了中國當局發給的牌照外,還得另上“八道捐”。怎麽囁?天津不是有九國租界地嗎,你不交錢,他能讓你白跑嗎。所以沒捐的隻能跑“上邊”(中國地),捐多的才能去“下邊”(租界地)。車夫一天跑下來,除去交給掌櫃的四、五毛錢車份兒,能落個毛八七的就不錯了,大多數人隻能剩下十幾個銅子兒,勉強糊口。

拉膠皮的分拉散座和拉包月兩種,拉散座又分白天、拉晚兒兩種,白天都是專業車夫租車,拉晚兒的一般都是小職員多,工資入不敷出,晚上租輛車到車站、戲園子門口等座,掙點兒零錢,貼補家用。為嘛非得晚上出來呢,一來白天上班,二來怕親戚朋友看見摘麵兒。

拉包月的是主家備車,隻雇車夫。那車才叫漂亮,一碼黑的車身,要緊的地方都鑲著明晃晃的黃銅飾件,一對黃銅的電石燈,一個黃銅的大鈴鐺,擦得鋥亮,決不亞於現在的奧迪。再看車夫,對襟府綢小褂,丏襠褲緊紮褲腳,靸鞋線襪,車行到街市人稠處,主家腳踩銅鈴,車夫一溜小跑,叮咚,叮咚,那才叫帥。包月的車夫每月能掙大洋十來塊,好麽,也是小康光景呐。

那位說了,真有這好事兒,咱都拉膠皮去得了。別忙,我頭裏說了,大馬路上拉散座的可沒這段子,有座您多掙幾個,沒座您就嘬癟子去吧,吃不飽穿不暖,車況又次,人能有精氣神兒嗎,夏天中暑,冬天凍餓是常有的事。指不定哪天跑著跑著倒臥在哪兒,就甭想再爬起來了。

舊時,天津拉膠皮還有一道風景,那就是經常能看到外國大兵拉著車夫跑。這是怎麽回事?原來外國大兵覺得這拉車挺好玩,花了錢,讓車夫坐在車上,自己拉著這位爺繞馬路轉,還跟車夫照相留念……整個一個吃飽了撐的,哈哈。

順便說一句,這種人力車是從日本引進的,要不怎麽叫東洋車呐,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