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我們繼續說草鞋,就是這不起眼的草鞋,也有過輝煌的曆史,我們大家都知道,今天的中國,已經矗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創建新中國的先輩們,正是靠著草鞋,一步步由開始走向勝利的,尤其在令人刻骨銘心的“兩萬五千裏長征”中,草鞋更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天津的蒲草製品,除了草鞋外,還有蒲扇、蒲草席、蒲包。蒲扇和蒲草席我們就不多說了,可是蒲包不能不多說幾句。老天津衛人們講究“禮輕仁義重”,那時候,很多鮮貨鋪子都備有幾種包裝物,一種是點心匣子,一種是包裝紙,另一種就是蒲包。點心匣子裝東西多,沒有幾斤糕點裝不瓷實,不是逢年過節,或者看望老人,很少使用。包裝紙省事兒,一般都是給自己家買東西,用不著撐門麵。可是平常串門兒,這兩種都不合適,要麽花錢太多,怕人家多想,比如是不是有求於人之類的。要麽太實在,拎著一小包東西,人家的鄰居們看著實在不好看。哎,蒲包就派上用場了。鮮貨鋪的夥計打包很有功夫,本來不多的東西,捆紮出來,鼓鼓囊囊,好像有很多內容一樣,再加上店鋪的一張門票,看著就講究,很有麵子。如果是探望老人或者滿月的婦女,可以用紅紙替代門票,店鋪的先生會用毛筆為您題寫上祝福的吉祥話,裏邊裝點蛋糕或者鮮貨,還真挺排場的。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今天蒲草鞋已經作為工藝品、旅遊紀念品銷售了。在很多旅遊節上,打草鞋已經成為民俗活動的展示節目。工匠們的表演令人賞心悅目,遊客緬懷往日的生活情景,不由生出無限的懷舊情感。與此同時,旅遊點把草鞋當作有特殊收藏價值的民間草編工藝品出售,引得遊客爭相購買。在我們的現代化生活中,你也能找到蒲草的身影,很多蒲草製品以時尚亮麗的身姿,走進人們的家庭,比如,蒲團、蒲墊、禮帽、涼席、乃至到箱籠、家具等等。

    我記憶中最不能磨滅的,還是蒲草上那個叫蒲棒的東西,捏一點下來,輕輕一吹,白色的小花就漫天遍野的飛舞起來,那就是蒲草生生不息的——生命源泉。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