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時候,也就是上世紀的50年代,胡同裏有一種賣薰衣草的小販,吆喝“香香噴兒、噴兒噴兒香、單夾皮棉薰衣裳。香香噴兒、噴兒噴兒香、躺櫃被閣子薰衣裳。是噴兒香、噴兒香、噴兒噴兒香”。這種小販,不經常到老百姓居住的大雜院、小胡同來,一般都在大門大戶門口吆喝。因為那種人家才講究薰衣裳,尤其是家裏女人,女孩子多的人家,更是如此。我們鄰近的幾座院落,解放初期是天津工商聯糕點聯合會所在,其中的幹部有資方代表,也有工會代表,總之是文化層次比較高的機關,人們都很文明、禮貌。此外,家屬院也在一個胡同中,太太小姐們很多,也比較講究,所以小販來我們門口的次數就相對多一些。

今天,我們薰衣服的手段很多,比如掛香籠,一種裝有固體芳香劑的塑料小籠子,很漂亮,可以掛在衣櫃中,或者衣服架子上,甚至可以放進大衣的口袋中。再比如,家裏的衣服不穿了,先把洗幹淨,再撣點香水保存起來,到穿的時候就能散出芳香氣味,使人感到清心爽神。

可那時候,不是用香水,而是用一種薰衣草來薰衣服,味道比香水香,是一種淡淡的芳香,幽然地散發開來。薰衣草價格比較貴,是世界上著名的香料植物。這種草的花朵很小,呈穗狀,花序蘭紫色,很漂亮,味道鬱鬱芳香,隻要你觸摸一下它,那種沁人心脾的幽香,就會使你手指上的餘香經久不散。用薰衣草薰衣服,更是餘香常駐。薰衣草出產在我國陝西、河南、新疆等地,那裏大麵積種植,是香料的主要生產地。

雖然說窮人家用不起薰衣草,但也有自己的辦法。過去,京津兩地有一種“烘籠”,是用竹條編的,放在尚有餘火的爐子上,烘烤孩子的衣服或者男主人第二天要穿的襯衣,有的人家就把一些帶有香味的碎木塊放進爐子裏,發散出的香氣就會滲透進衣服中。比如檀木,就會有一種淡淡的檀香。富裕人家也用烘籠,確切地說,應該是“薰籠”,也是一個竹條編製的籠子,把衣服搭在上麵,裏麵放上香爐,香爐裏點上專門用於薰衣服的線香,在香煙嫋嫋之中,衣服也就飽含香氣了。

說起來也挺有意思,我們中國古代就有香包,彩繪的、刺繡的,繁複精致,裏麵裝著沉香、龍腦等名貴香料,放到箱子裏薰衣。使得貴婦們舉手投足間“暗香盈袖”……這種文化在今天又得到了複蘇,我接觸的一些朋友中,有的就用鮮花替代樟腦(衛生球)薰衣服。她們把一些芳香的花瓣盛放在敞口的容器中,當作“室內芳香劑”,還晾幹花瓣兒,做成香包掛進衣櫥薰衣服。想一想也對,現在穿衣服都講究追趕潮流,今年穿過了,明年未必再穿,加上時裝一時一變,所以用不著用樟腦做的衛生球防蟲、防黴變。試想,一位女士如果穿著花香飄逸的服裝參加活動,那必定是動人心扉,眾目睽睽。反之,如果衣服上飄散出來的是一股樟腦味道,那肯定也是另當別論了,嗬嗬。

我對薰衣草不太感興趣,對小販的吆喝偏愛有加,至今難忘。“香香噴兒、噴兒噴兒香、單夾皮棉薰衣裳。香香噴兒、噴兒噴兒香、躺櫃被閣子薰衣裳。是噴兒香、噴兒香、噴兒噴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