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糖人的藝人不吆喝,靠響器招呼買主,響器是一麵大銅鑼,直徑一尺三寸,聲音低沉而洪亮,走街串巷販賣的實際是自己的手工藝產品。所以我把他列為手藝人,雖然不在工匠之列,但也不在吃食之列,屬於中間地帶。

吹糖人兒的有一副擔子,前邊是一個小火爐,爐上放著鐵勺,內裝著糖稀(麥芽糖)。架子上釘著兩節木板,木板上穿有無數小孔,木板一角掛著一個已褪色的灰布小口袋,袋內裝有不少麥秸棍;後麵是一個小木櫃,供小販製作糖人兒時當木凳用,內裏放一些隨手用的工具等。

製作時,手藝人從鍋內抓起一塊熱糖,雙手揉團,放左手心,用拇指蘸滑石粉將糖團一頭捏成空心,放在嘴邊,左手外抻,右手將另一頭糖甩斷扔回鍋內,就形成一個帶管口的糖團,一邊吹,一邊用雙手拉成糖人兒或小動物,而後用一支葦棍兒蘸一點熱糖插入糖人兒腹內,糖人兒便做成了。

吹糖人的“吹”,雖是主要工序,但並不重要。手藝主要表現在捏、拔、堆等“塑”活兒上。糖人可以是個小孩,有的背著小風車。有的下麵貼個小糖盒,放點糖稀,命名為“小孩拉屎”,我們小時候都叫它“猴拉稀”。可以是瓜果梨桃,葡萄石榴。還可以是小動物,藝人最常吹塑是“老鼠偷油”,小老鼠前麵有個小碗兒,碗內放點糖稀,就是“油”。“老鼠偷油”,極富趣味,最受孩子們歡迎。

有些形象、線條複雜的人物或瓜果。單用嘴吹,出不了效果,就用模子“範兒”。先在模子裏撒些滑石粉(我們小時候叫它“白麵兒”),再將怡糖放置模子裏吹,怡糖膨脹時在模子裏就“範兒”成形。由於有滑石粉,拿出來時不粘不連。有的時候還點紅綠色彩,表現出傳統民間工藝的鮮明特色。

上邊說的這些糖人,得花個三分五分錢,一般小孩買不起,也舍不得。我們小時候買得最多的就是“大梨”,花二分錢,手藝人就會用一根麥秸,卷一點糖,給你吹出一點泡來,然後讓你自己吹,還得趕緊,因為糖很快就會涼了變硬,也就吹不大了。孩子們把這稱為“吹大梨”,因為這種東西代價小,很容易操作,但也很容易破碎。我想,人們常說那些好高騖遠、不務實的人是“吹大梨”,可能就來源於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