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人兒,現在叫麵塑,已經成為一種民間藝術。據史料記載,中國漢代就有了關於麵塑的記載,在馬王堆漢墓中就有麵人出土,這些麵塑為研究曆史、考古、民俗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過去天津的街頭、胡同口,經常有捏麵人的手藝人。“捏麵人”,也叫“捏江米人兒”,材料很簡單,就是麵粉,加上少量江米粉、蜂蜜、甘油、防腐劑,用溫水調和,上鍋蒸到一定程度,再加入顏料上色,一團團各色麵團就可以使用了。

製作麵塑的工具也很簡單,刀子、撥子、剪子、梳子、鑷子等,手法是“一印、二捏、三鑲、四滾”,不到10分鍾就能做出一個神態逼真的麵人兒。

捏麵人兒的師傅背著一個木匣子,下麵的小抽屜裏用濕布蒙著各種豔麗色彩的條形麵團。手藝人找個合適的地方坐下,匣子就放在雙膝上,他熟練地揪下一小塊麵團放到手掌中,用手指輕輕地一搓,手中的麵塊就變成了一根細棍;接著又換了一種方式,用兩個手掌輕搓另一根,等小細棍有三根的時候,他把幾個小棍放在一起,用手輕輕捏,三下兩下,一隻彩色的公雞就捏成了。有的時候,手藝人會用幾種麵團捏成花花綠綠非常好看的薄片,把一些白色的麵裹在葦子棍上,再把那些花紅柳綠的薄片貼在外邊,一個戲裝人物便捏成了。最受歡迎的麵人兒有穆桂英、孫悟空、武鬆,尤其是穆桂英頭盔上的翎子,用兩種顏色的麵團搓撚出來,漂亮極了。

這些手藝人還能根據國家實事創作人物,比如抗美援朝時候的誌願軍打美國佬,工農兵形象、甚至是卓別林等等,惟妙惟肖,活靈活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