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價還價是買花的一門學問,賣花人很誇張,也不說真正的價格,如果真買,有時五折就能成交。據老人們說,那時價格差距很大,價位首推牡丹,每盆一塊錢左右。迎春按大盆小盆,從三四毛,到三四塊不等。水仙按照箭(即花枝)的多少和花瓣的單複論價,大概一塊錢買到四五頭。梅花、臘梅按照樣式尺寸論價。四季海棠,紅色最好,白色略遜,三四毛錢買兩盆。萬年青、蘭花草價錢便宜。桃枝、杏枝是插在水瓶裏的花,兩小把一毛錢。此外還有應時運來的紅色江泥花盆,幾毛錢就可以買兩三個。

    天津人愛花,無論是擺放、欣賞、佩戴,都離不開鮮花。過去不管是沒結婚的大姑娘,小閨女,還是結了婚的小媳婦、老大娘,甚至白發蒼蒼的老奶奶,都要戴花。那時不論家境貧富,盤頭、小辮兒上都要有花戴,富裕人家戴芭蘭、茉莉,婦女們把芭蘭花插在發髽上,別在發髻旁,姑娘們呢,把茉莉花別在自己的大襟衣服胸前。貧窮人家戴不花錢的石榴花、夾竹桃、草茉莉、野菊花,總之,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講究的人家,有花店挎提盒送花上門的夥計,不講究的人家就等著沿街提籃叫賣的小販,隻要聽見“芭蘭花厄——晚香玉厄——”,“哎——芭蘭花戴哎——芭蘭花茉莉花來——”,“晚香玉插花瓶去——”就知道鮮花到了,家家都要買上一支,插到花瓶裏,飄散出滿屋的清香。(過去逢年過節,或者有嘛喜慶事兒,天津人戴花講究戴玉豐泰的絨花,平常日子都以鮮花為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