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芭蘭花戴呀——芭蘭花茉莉花來——”

    老天津竹枝詞中寫到“小園相與大園鄰,相逢都是賣花人”。這大園小園就是今天鹹陽路和芥園道交界一帶。老年間,南運河邊的大園、小園土肥水美,鮮花種植尤其聞名,是天津花卉的主要貨源地。過去,花卉銷售主要是花農走街串巷、集市擺攤、花店經營等幾種銷售形式。挑擔子叫賣者以串串紅、星星草、茉莉花等價廉花草為主。花農們清晨走芥園早早進城,一路吆喝不停,一般中午前就可以賣完。廟會集市上則經營中檔以上的花卉,品種繁多。

    當年天津有花市,並且熱鬧非凡。每年過了臘月十五,從水閣大街到東門裏頭道牌坊前後,西頭來的一輛輛裝滿鮮花的小車,擠滿了這條街道。那花車用草把圍著,有的還用高麗紙糊的籮筐裝著,有臘梅、迎春、一品紅,還有繡球、石榴等。花很新鮮,大多是含苞乍放,花骨朵和葉子像掛著鮮靈靈的露水。花盆都帶著濕氣,那盆裏泥土捏一把都透著香氣。過去,天津舊城裏大戶人家多,哪家的掌櫃挑準看好,就讓花農把車往自己宅子裏推。也有常年擺花的大戶,花農會按例把花送到府上。

    北馬路每年臘月年跟前,也就是年關頭幾天有一個大型“花集”。從東北角瞭望台,到北門崇仁宮一帶,馬路北側都是花市的攤位,由早到晚,人聲異常鼎沸,張顯出另一種味道。花市上的鮮花,五顏六色,草木皆備,應有盡有。賣花人都是淳樸地道的花匠,身著短打扮的中式衣褲,滿口地道的天津話。平時一兩毛錢的花,這時可以賣到四五毛還不止。這些花匠的確不容易,從西芥園花場子一路把花擔來,連花帶盆以及盆裏的土,哪個挑子也得百十多斤,到這花市少說也得十裏八裏遠近,每天一個往返,確實很辛苦。所幸的是,買花的顧客人流如織,大早起來冒著寒風就到了花市,花匠的擔子剛一撂下,就開張大吉。到了下午,已然人滿為患,走路的行人隻能沿馬路南側來往,一條寬闊的北馬路,儼然成了一條花街,人群成了流動的花海。

    這裏花的種類更多,迎春、梅花、桃花、水仙、蘭草、海棠。牡丹、丁香、絨繡球、萬年青、玫瑰、碧桃、茶花、杜鵑、天竹、石榴、洋水仙以及各種小花小草,有的就連賣花人也叫不出名字。這時的牡丹、海棠最嬌貴,蒙在大花筐裏,筐有三四尺高,四周用毛頭紙包圍,頂上是棉蓋子,每個筐裏隻放一株,所以每兩株就得一個人專門擔它,有的花朵非常大,賣花人怕冷風塵土傷及花朵,就每朵花一個紙包,保護起來。盡管如此,由於鮮花是新出窖的嫩枝葉,經冷風一吹,嫩細的葉兒瓣兒難免凍傷,所以買主必須特別小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