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天津衛把打小鼓收舊物的叫“擔大筐”或者“喝破爛的”。打小鼓的每天擔著挑子走街串巷,專收人家破舊物器。這些人手裏拿著小鼓,用一根焦黃的老竹坯“嘎嘎”地敲,老百姓把他們叫做“打小鼓的”。打小鼓的是舊貨行業中的大行當,以小鼓作為響器招攬生意,這小鼓還有軟硬之分。敲硬鼓的都是肩挑小竹筐或肩背褡褳,小鼓聲音尖脆,這些人專收瓷器、古玩、陳設或首飾、玉器等好東西。打軟鼓的都是肩挑大籮筐,鼓聲低沉,以購舊木器、衣物及廢銅爛鐵、廢報紙為主。幹這行的不一定都是家境貧窮,其中有不少是從事古玩生意的,他們經驗豐富,收貨很少“打眼”。那時候天津的富家子弟或落魄商紳是他們重要的主顧,從這些人手裏可以收到廉價好貨。另外,一些市井中的“贓物”,也時常流入打鼓人囊中,賣者認為反正是偷來的,隨便打小鼓的給價兒,就急忙脫手了,其實打小鼓的眼光敏銳,往往把價格壓倒最低限度。

這喝破爛兒怎麽“喝”?說白了就是“吆喝”的喝,喝破爛兒賺錢又為了吃喝,所以用這個“喝”字還真有一定道理。

喝破爛兒的人不但嘴巧,還得有眼力。嘴巧,先是得會吆喝。打硬鼓的一般吆喝“破爛兒地賣——有老玉器、老瓷器、舊懷表地賣——”。打軟鼓的一般吆喝“破爛兒地賣——有舊衣裳、舊鞋、破襪子地賣——有錫裏銅地賣——有醬油醋瓶子、酒瓶子、牙膏袋地賣——賣呀——”。看看,一吆喝就把自己的經營品種分門別類地喊出來了。再就是得會說,甭管您賣嘛都得往破裏說,“這破玩意兒能值幾個錢啊,多給您三毛兩毛的您也當不了嘛。我要是多掙個毛八七的一家子就多吃一頓棒子麵,就當您可憐我80歲的老媽媽了吧。”一頓白乎,弄得賣主兒真不好意思爭較,一大堆東西也給不了您仨瓜倆棗兒,就都弄走了。讓您說,嘴不巧行嗎?

再說有眼力,我碰到過一件事兒。我家門口一位老太太拿了兩個小花瓶,舊了巴幾的,收破爛兒的一看“破銅瓶,給五毛錢吧”。老太太想多要幾個,兩人正矯情呐,胡同裏一位大爺一眼給瞥上啦,要過來一看“嘛玩意,破銅瓶!奶奶,您這是白銀的瓶子,五毛,五塊也不賣呀。”喝破爛的照樣有理,“好麽,銀的。她要是說是銀的我還不買呐。”您說他真不懂嗎?整個一個裝傻充楞,他能看著到手的財不發嘛。過去,老天津衛謙德莊一帶是廢舊物品的集散地,天津衛小孩兒唱的一首順口溜就是證明“拾茅爛的背大筐,一背背到謙德莊。”不過這都是老話兒了。

後來喝破爛的改文明詞兒了,叫“收廢品”。現如今的吆喝更具有強烈時代感“有彩電錄音機地賣——有舊冰箱洗衣機地賣——有電腦地賣——”據說,收廢品的行業中出了不少大亨,您沒看見報紙上總登誰誰成了破爛王了,誰誰靠收廢品起家啦,如今就連大學畢業生都有去收廢品了!

眼下,收舊利廢、回籠資源、有利環保,又能解決一部分人的就業,是一件值得宣傳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