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理雨傘——旱傘——”

話說魯班和妹妹在杭州西湖遊玩兒,恰巧趕上梅雨季節,雨雖然不大,可也實在不能盡興。於是,魯班就提議二人各建避雨的亭子,方便遊人。魯班忙了一宿,已然建成大亭一座。淅淅瀝瀝的小雨仍然下著,放眼望去,蘇堤之上無有任何動靜。正覺奇怪,煙雨朦朧之中,見一美女舉一座小亭款款而來。近前細看,原是小妹。忙問手持何物,妹曰:此乃活動的亭子,隻因女兒家又要觀賞景致又要講究儀表,有此小亭二者皆可兼顧也。魯班大喜,曰:小妹真乃才女也。這就是雨傘的來曆。

有人發明雨傘,就得有人修理雨傘,以前,天津就有這種匠人。過去的雨傘是用“油布”做的。嘛叫油布?就是用上好的白布做底,一層一層往上刷桐油,直到不滲水了為止,這種黃色的雨傘既笨又不美觀。還有一種布(綢子)麵的旱傘專用來防曬,都是各家各戶必不可少的夏令用品。另有一種傘是用紙做的,一根竹竿做架,支撐著許多竹骨,用紙做麵,上麵畫著人物風景,輕巧方便,紙雨傘能防雨,也是因為塗了桐油。所以,傘破了洞,要請修傘師傅在破洞處補一塊棉紙,用桐油塗抹粘牢,待桐油幹後就可以繼續使用了。

每年雨季將至,居民們就把自家的雨傘拿出來試一試,要是漏了,就得等修理雨傘的人來才有辦法。修傘人也賣雨傘、背著一個扁高的木箱,箱後掛一串小銅鈴,箱上有些小抽屜,那是存放修傘工具材料所用的。

講好價錢,那工匠就大顯身手,先把折了的骨架拆掉,配上合適的竹骨用鐵絲或細麻繩綁好,再把破洞處剪齊,用刷子抹上膠水,絞一塊合適的油紙或者布貼上,補丁不但得拾掇得好看,而且少說也得兩三層,等幹透了刷上幾遍桐油,保你此處今後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