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清灶兒,套火爐哇——”

這種職業也是京津兩地都有,北京叫“搪火爐兒”。從前天津有很多閑散的勞動力,無固定職業,俗稱“打八岔”的,他們隻要有“吃飯的道兒”就去幹活。夏天幹“泥水活”。到秋風一起,落葉飄飄,沒有活兒幹了,就拿根光滑的圓頭竹片,走街串巷吆喝“套清灶兒,套火爐哇——”。有些租界地的胡同街道上找不到黃土,套火爐的人就推一輛小車,帶上黃土、麻刀。

解放前,天津取暖是燒火炕,有些不燒炕的人家,就燒個煤油桶改造的火爐子(燒煤球)。火爐子生火時煙很大,得提拎到屋外用劈柴引火,等把煙用陶製“撥火罐”拔淨了,火上來了,才能提到屋裏取暖。就這麽老是提來提去,又經過一個夏天,爐膛很容易碎裂,需要重新用黃泥“套”一下(那時沒有耐火土)。“套火爐”的人就幹這種活兒。至於那根竹片是為套好爐膛,壓實與光膛用的。

解放後,各家各戶都改燒帶煙筒、鑄鐵的“洋爐子”,既結實,還不容易中煤氣。到了現在做飯用煤氣灶,冬天集中供熱,“套火爐”這個行當也早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