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烏豆”

天津有一種小吃叫“烏豆”,其實就是煮五香蠶豆。

據說,老天津衛“烏豆”數天穆村的最好。這裏還有段傳說。那年,乾隆爺沿運河下江南,行至天津城北穆莊子(今天穆村)泊舟登岸,路過一家小鋪,香氣撲鼻,頓時引發食欲。隻見店家笑迎來客,用荷葉托著熱氣騰騰的芽烏豆奉上。乾隆爺吃過以後,是讚不絕口,回到京城還惦記著烏豆,即令店主穆氏進宮,專煮芽烏豆,每日早膳必食,一時成為宮廷食品。天津“烏豆”自此聲名大振。

老輩兒也有人堅持這種小吃名字應該寫作“捂豆”。因為小販賣豆時要盛在一個木盆裏,上麵加棉套蓋,越熱越捂香味越足,所以叫“捂豆”,這話也有道理。

說起來這烏豆名字也不是隨便瞎起的。子弟書、鼓詞《大西廂》鶯鶯有唱詞道“若老夫人知道了你千萬別害怕,咱們娘兒們不打這場鬥毆的官司有一點太窩囊——烏豆帶麵湯,破枕頭漏了一點兒糠”看看,鶯鶯小姐管它叫“烏豆”,這也算是一點考據吧。

我家門口過去有個賣熱烏豆的中年小販,一口純正的天津話、斜挎著一個橢圓形木盆,單手攏耳吆喝“芽——烏豆——熱地”、“熱芽烏豆——”,那人的烏豆熟軟適口,五香味濃,真是“獨此一家別無分號”。老人們買點烏豆下酒,孩子們也跟著沾光。今天想起那盛著冒熱氣芽烏豆的荷葉蒸騰起的一陣陣芬芳清香,還是令人久久回味。

我讀了魯迅先生《孔乙己》後,總覺得那其中說的“茴香豆”,就是天津的“芽烏豆”。現在天津賣正宗“芽烏豆”的很少了,很多風味小吃也消失了,就如孔乙己說的那句“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