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幹麵兒的老烏菱呃”

每到秋天,就會有很多賣烏菱的小販子。挑著一對大木筲,一頭是熟的一頭是生的。串著胡同大聲吆喝“掉幹麵兒的老烏菱呃……”

老烏菱是一種水生植物的果實,形狀就像元寶,大個的三四寸長,小個的二寸來長,外殼很硬,那時小販都有一把特製的折疊刀,刀刃很寬,把烏菱放在刀和刀把之間,一使勁,老烏菱立刻切斷,露出雪白的菱肉。

老烏菱可以吃,也可以玩。我們小時候就玩“咬烏菱”遊戲。雙方用自己的烏菱的角勾住,然後使勁拉扯,看誰的菱角先被對方拉斷,那隻沒角的烏菱就輸給了戰勝者。所以,皮厚角硬的老烏菱,更受孩子們歡迎。要是有一個“打遍天下無敵手”老繃烏菱,那贏回來的掉角老烏菱足夠吃一陣子了。

夏秋之交,胡同裏的孩子們還可以吃到一種獨特食品“地梨兒”,這地梨兒,顧名可以思義,不是樹上結的,而是長在地下的。

地梨兒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產於沼澤地,現在叫濕地,是城市的肺。老天津“開窪”多,所以地梨就多,我小時候就在勝利橋、也就是現在的北安橋底下,挖過地梨兒。

從前,估衣街西口小市,專門有人批發地梨兒。運來時用麻袋,躉貨的小販裝進破麵口袋,串街“大把抓”零賣。幾分錢買一大把,一毛錢買一大堆。地梨有硬皮,得用牙啃,可以生吃,也能煮熟嚼著吃,味道像荸薺,有點發幹但挺甜。地梨兒的肉都是澱粉,當年節糧度荒,很多人把地梨兒磨成麵蒸窩頭或摻點白麵烙餅。當年,地梨兒是孩子們的小食品,又解饞、又解飽、又消磨時間,可謂一舉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