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安祥出事了!

    消息像一聲炸雷,迅速傳遍了海江日報報業集團大廈。

    簡安祥是海江日報報業集團子報《海江都市報》的編委兼廣告部主任。《海江都市報》的前身叫《海江科技報》,是海江市科委主管的一份科普類報紙,每周二、四、六出版,因為運營不善,也因為海江日報成立報業集團的需要,經過海江市委宣傳部和新聞出版署批準,被海江日報兼並過來,改名《海江都市報》。

    此前,關於簡安祥的傳聞就已經沸沸揚揚了。有人說他在城鄉結合部先後置辦了五套獨棟別墅,有人說他光是操辦了一個俄羅斯馬戲團的巡回表演自己就賺了九十多萬元,還有人說他的情人計劃外生育,被街道居委會以未辦生育指標為名告到集團辦公室,總之,大廈裏的人們動用了在報紙版麵上不好施展的所有的想象力,把其實誰也說不清的事情演義成了若幹版本的章回小說。

    不管事實究竟是什麽,簡安祥的的確確是被檢察院帶走了,帶走的地點據說是一家超市的停車場,而且,事先沒有和集團的任何部門打招呼。

    種種跡象表明,一直看似平靜的海江日報大廈山雨欲來。

    《海江都市報》創刊不到一年,海江日報就上書市委宣傳部和市新聞出版局,爭來了文化事業單位改革試點的名額,可以通過融資嚐試股份製運作,也就是說,在海江日報報業集團控股的前提下,吸引社會資本參股,然後成立市場化運作的傳媒有限公司,負責《海江都市報》的運轉,於是,《海江都市報》的一切運營事宜均由專門成立的海天傳媒有限公司操作,出任總經理的正是簡安祥,《海江都市報》的大小事由,哪怕是花一分錢,沒有他的簽字,會計都不予報銷。

    檢察院通報情況的人剛離開報社,向天歌就被叫進了李海鳴的辦公室。按照海江日報編委會分工,副總編李海鳴分管《海江都市報》,但是,他沒有簽字權,總經理的經營狀況直接對董事會負責,更加滑稽的是,李海鳴竟然不是董事會成員,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是個在經營上不折不扣被架空的分管領導,如果出於禮貌或者客氣,簡安祥可以向李海鳴念叨幾句公司的情況,但也僅限於念叨,不是正兒八經的匯報,也盡可以隻字不提。所以,對簡安祥這兩年的操作路數和真實的經營情況,李海鳴知之甚少,有的地方幹脆就是一頭霧水,還是檢察院和集團紀檢委的調查讓李海鳴了解了一些內幕。

    李海鳴雖然一直對簡安祥心存芥蒂,但是在集團內部並沒有過多的表露。原因隻有一個,簡安祥是海江日報報業集團社長兼總編輯高慶國的心腹,李海鳴多少有些顧忌。

    李海鳴了解到的簡安祥損公肥私的招法主要有三個:一是瞞天過海,《海江都市報》的19個廣告代理公司中,至少有3家是簡安祥的親朋好友開辦的,在招商競標、結算價格以及免費軟文支持上,得到了其它公司無可比擬的關照;二是暗渡陳倉,本來是廣告代理公司開發的客戶,卻視為廣告部內部人員拓展的業績,按照總廣告額的8%領取提成;三是釜底抽薪,以《海江都市報》主辦的名義,從大額廣告讚助中截留至少一半作為活動經費,然後劃到指定的禮儀公司再將錢洗出來。

    盡管可以用公司化運作的借口減輕領導連帶責任,但李海鳴多少有些灰頭土臉,特別是在編委會的小圈子裏,別的副總編分管的領地既風平浪靜又經營良好,李海鳴無形中又感到了另一種壓力。

    “小向,事到如今,我別無選擇。我是權衡再三,從德性、能力、口碑三方麵,比來比去,最後圈定了你。這副擔子,無論如何,你要幫我扛起來。”

    李海鳴在屋裏來回踱著步,這個突發的變故也讓他措手不及:“一會兒我給你說幾個數,你就明白了,什麽叫宏偉堤岸毀於螻蟻之穴,什麽叫人心一歪,準星失效。人禍重於天災啊。‘海都’搞到今天這個地步,完全是他簡安祥的‘貢獻’啊!”

    這個決定,對向天歌來說,確實太突然了。他本來是個純粹的新聞人,當初父親給他起名字的時候,借用了駱賓王成名詩《詠鵝》裏的“曲項向天歌”,希望孩子大了,能有一番抱負,鶴立雞群,引頸長嘯。而他,以今天的業績,也算沒有辜負父輩的期望。

    向天歌本來給自己設計了另外一條截然不同的路線,他是整個集團唯一一個拿過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的記者,而且是破格晉升的高級記者,39歲,勢頭正猛,風光無限,在集團正處級的部主任裏,他是年齡最輕的一個。如果不出意外,再過一兩年,過渡到集團編委甚至副總編的位置,並非高不可攀,可是如果趟了《海江都市報》這潭混水,到時候那身濕棉襖可不是那麽好脫下去的。在這座大樓裏,誰都知道“海都”是塊燙手的山芋,真要接過來,將來可能吃也不是,吐也不是。

    接還是不接?這是個問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