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早期的可口可樂瓶裝商都是些勇敢、忠厚、果敢的人……他們有信念,有勇氣,有獻身精神,還有風餐露宿、風雨無阻的決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正是這一切注定了可口可樂今天如此顯赫的地位。

    ——可口可樂公司總裁李·塔利,1959年

    阿薩·坎德勒憑著自己的計謀和苦幹精神建立了日漸強大的可口可樂公司,並把公司的事業推向一個嶄新的世紀——20世紀。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幾年裏,可口可樂邁向了新的天地,從生產到包裝、到銷售都進入一種更上一層樓的境地。這既在阿薩的預料之中,又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因為其中最大的促成因素不是秘方的配製,不是生產的擴大,也不是廣告宣傳的神奇妙用,更不是推銷員的巧舌如簧,而是包裝!

    正是由於包裝商的努力,使可口可樂由散裝改為瓶裝,可口可樂得以更加廣泛地吸引消費者,生意更加紅火,為它在20世紀後來的歲月創下輝煌的業績奠定了基礎,雖然有人認為由散裝改成瓶裝並不是怎麽高明的主意,甚至以為那些人是在胡鬧,但可口可樂的曆史卻從此改寫了。

    其間,發生了許許多多既有趣又令人遺憾的事,讓人們普遍地覺得那些人既可笑又可憐。那麽,讓我們一起走進那段曆史,去感受早期做瓶裝可口可樂生意的人是什麽樣子。

    實際上,早在1885年彭伯頓醫生在研究可口可樂的配方時,瓶裝汽水事業就已經十分盛行了。用瓶子盛裝蘇打水、藥物及其他飲用品的曆史雖不長,但也不算短,隻不過,很少有專門的瓶裝商人而已。1885年,一個瓶裝商在自己的工廠接受訪問時說,“瓶子和機器堆了一地”便是那個時代工業的縮影。這位瓶裝商說:“十年前我的生意就已經做得很大了,但我的顧客無一例外都是酒吧;現在我的生意比那時擴大了5倍,其中90%的客戶是食品雜貨店和小家庭。”其實,可口可樂公司不是首家使用瓶裝來銷售飲料還因為當時的瓶裝技術不佳,阿薩對此不屑一顧。

    1885年,一份名叫《國民瓶裝報》的行業雜誌描繪了一係列申請專利權的塞子的設計樣本,數目多達50個。所有的設計意圖都是要解決密封問題。這些設計大都有精心製作的金屬絲—木塞(wire-and-cork)設計,也有少數設計使用了精致的內部球,這些內部球是由碳酸產生的壓力來定位的。直到19世紀80年代晚期,密封瓶子的通用行業標準都是哈欽森瓶塞標準:笨重的密封塞下麵有一個橡膠墊圈,一個金屬環依次向上穿過墊圈和密封塞。要打開瓶子,首先得把金屬環壓下去,在突然間“砰”的一聲中,瓶內的壓力全部釋放出來,這也是蘇打汽水名字的由來。相對來說,使用哈欽森瓶塞標準比較便宜,但是由於工人和顧客們突然拉動金屬環,瓶內黏黏的飲料常常會噴射而出。另外,哈欽森瓶塞的內部機械裝置和被酸性飲料腐蝕了的橡膠墊圈往往使瓶子很難清洗。十多年後有瓶裝商回憶起早期哈欽森瓶子的煩惱說:“飲料被裝進瓶子10天之後,塞子上橡膠墊圈就會使飲料產生一股難聞的氣味……”薩姆·多布斯說:“在佛羅裏達,科羅拉多、佐治亞、南加州、德州、密西西比和新英格蘭這些地方,1899年之前就已經有了至少一打以上的人在試驗著把可口可樂裝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