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訓曰:順治元年五月己亥,諭內閣:前任太常寺少卿李棠階奏條陳時務一折。據稱:用人行政,先在治心;治心之要,先在克己。請於師傅匡弼之餘,豫杜左右近習之漸,並於暇時講解《禦批通鑒輯覽》及《大學衍義》等書,以收格物意誠之效。

——康熙《庭訓格言》

白話

順治元年(1644年)五月己亥,諭告內閣:前任太常寺少卿李棠階所奏有關當代時事看法的條陳折文。據他所說:用人之事,首先要治其心;而治心的關鍵,則首先約束自己。希望在師傅輔佐、指導之外,預先杜絕左右親幸之人的壞影響,並在閑暇之時,講解《禦批通鑒輯覽》和《大學衍義》等書,通過這種方法,以求達到使自己能推究事物的原理、端正思想的目的。

家訓史話

漢文帝劉恒是中國曆史上為數不多的幾個真正提倡節儉的皇帝之一。史書上記載他老人家在位時,生活十分樸素,經常身著粗袍;修建陵墓全用泥瓦,甚至連墓室裝飾也明令不準使用金、銀、銅、錫等貴重金屬;所寵幸的慎夫人,隨文帝過著簡樸的生活,平時不著一般貴夫婦穿的拖地長裙,而是像勞動婦女那樣“衣不曳地”,所居住的室內帷帳全無繡龍描鳳的紋飾。一次,漢文帝想在宮內修一座露台,就向工匠打聽所需花費,當工匠告訴他修成需要百金時,漢文帝馬上感歎:“百金,中人十家之產也。”於是放棄了原先的打算。

那時,國家剛剛擺脫兵禍,神州滿目瘡痍,猶如廢墟,庫徒四壁,財力貧弱,皇帝出巡時竟連一輛有派的馬車都找不到。平民百姓更是生計艱難,一遇災年,赤地千裏,餓殍遍野,鬻妻賣子,顛沛流離。

經濟狀況的惡化,迫使漢皇帝采取了一係列穩定局勢的措施,諸如減輕賦稅,抑商養農,募民還鄉等,很快使瀕臨崩潰的國家經濟有了些許生機。與此同時,另有一股不健康風氣在悄然增長,那就是宗室列侯的驕奢淫逸。他們為了滿足自己私欲,不惜以增加封國內百姓的負擔為代價,使稍得喘息的民生,又墜入了水深火熱之中。為解決此弊,漢文帝決然推行節儉之風,以抵製奢靡的侵害,並且身體力行以影響官風、乃至民風。據史載:“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富室苑囿,車騎服禦,無所增益。有不便,輒弛以利民。”他的做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謂“漢興,掃除頑苛,與民休息。至於孝文,加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十六載之間,至於移風易俗,黎民醇厚,”終於造就了中國曆史上為數不多的節儉社會。

古訓今鑒

漢文帝是曆史上有名的拒奢尚儉的皇帝。並不是他沒有這樣的欲望,而是不敢放任自己。

於康熙帝率先垂範尚儉戒奢,同時經常訓戒監督民部、工部等理財部門注意節省開支,又在全國範圍內懲治貪腐,提倡居官清廉,從而有效地抑製了清初官場中業已滋生蔓延的奢靡腐敗之風,保持了康熙朝數十年間的政治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