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訓曰:頃因刑部匯題內有一字錯誤,朕以閫筆改正發出。各部院本章朕皆一一全覽,外人謂朕未必通覽,每多疏忽。故朕於一應本章,見有錯字,必行改正;翻譯不堪者,亦改削之。當用兵時,一日三四百本章,朕悉親覽無遺。今一日中僅覽四五十本而已,覽之何難?一切事務,總不可稍有懈慢之心也。

——康熙《庭訓格言》

白話

前幾日,為刑部呈送上來的公文中有一個字錯了,我就用紅筆加以改正並頒發下去。各部、各院的奏折、奏本等我都一一通讀過,一般的人以為我未必能夠做到一一通覽,所以,每每多有疏忽。故此,我在所看的全部奏章中,一旦發現有錯別字出現,就加以改正;那些翻譯極差的文字,也加以刪改。當年,國家有戰事時,每天送上來的奏章、奏本有三四百件之多,我都一一通覽,無一遺漏。現在,一天之中,送上來的奏章等僅有四五十件而已,通覽又有什麽困難呢?做任何事情,無論大小,都不能有一點懈怠、拖延的念頭。

家訓史話

清朝的皇帝,從天命汗到光緒帝都是勤政的。他們吸取明朝亡國的教訓,勤理政事。從康熙開始,皇帝每天都要禦門聽政,就是在皇宮乾清門前,由皇帝親自主持禦前朝廷會議。因為最初康熙聽政主要在乾清門,所以稱作禦門聽政。後來聽政的地點經常變化,有時在中南海瀛台勤政殿、暢春園澹寧居、避暑山莊澹泊敬誠殿等。參加會議的主要有六部九卿(禮吏戶兵刑工六部尚書、左都禦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等官員。會議有記錄,就是起居注。康熙從14歲親政以來,每天禦門聽政,一年四季,無論冬夏,沒有例外。聽政的時間,一般在早上八點左右,因此又稱“早朝”。康熙的禦門聽政,嚴寒酷暑,從不間斷。他說:“一歲之中,昧爽視朝,無有虛日。親斷萬機,披覽奏章。”即使在康熙十八年發生北京大地震,康熙照常早朝,禦門聽政。康熙從親政之日起,到去世之前,除因生病、三大節、重大變故外,幾乎是沒有一天不聽政的。

古訓今鑒

“一切事務,總不可稍有懈慢之心”,這是老生常談的話,其道理的正確性自不必說。 “一日三四百本章”,皆“親覽無遺”,且其中有一錯字都能發現、改正,這豈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凡事拖拖拉拉、拖延扯皮之人,終將一事無成。抗金名將嶽飛曾有“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一語,留傳於世;古人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一句,傳誦民間。世上的人若能像康熙這樣身體力行,當日事當日畢,又有什麽事情無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