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夫天之育物,猶君之禦眾。天以寒暑為德,君以仁愛為心。寒暑既調,則時無疾疫;風雨不節,則歲有饑寒。仁愛下施,則人不凋弊;教令失度,則政有乖違。防其害源,開其利本。

——李世民 《帝範》

白話

天地養育萬物,就如同君王統治百姓。如果說上天以嚴寒和酷暑作為德行的話,那麽君王就應該以仁慈和恩愛作為心願。因此,不論天地的寒暑如何更迭,君王的仁愛之心應該始終不渝。天地的寒暑如能調和不亂,適得其時,一年四季人們就不會生病;自然的風雨如果時起時伏,變幻無常,一年之中人們就可能會挨餓受寒。自然和人間的道理往往是相通的,君王如果以仁愛為懷,常能哀憫百姓,那麽人民就會安居樂業,體健事成。相反,如果朝令夕改,是非混淆,人民就手足無措,不知所從,這是發號施令者應該特別警惕的教訓。防止百姓不去觸犯法律,又能使他們各務其業的最好辦法,莫過於實行公正的賞罰。

家訓史話

武德九年(626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唐太宗與群臣討論防盜問題。有人請求用嚴刑重罰來禁止盜竊行為的發生,太宗微笑著回答:“老百姓之所以做盜賊,是因為賦役繁重,官吏貪財求賄,百姓饑寒交集,所以便顧不得廉恥了。朕主張應當杜絕奢侈浪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老百姓吃穿有餘,自然不去做盜賊,何必用嚴刑重罰呢!”從此經過數年以後,天下太平,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商人和旅客可在野外露宿。

太宗常對身邊的大臣說:“君主依靠國家,國家仰仗百姓,剝削百姓來奉養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來充腹,腹飽而身死,君主富了而國家滅亡。因此君主的憂慮不來自於外麵,而來自於自身,凡欲望多則花費大,花費大則賦役繁重,賦役繁重則百姓愁苦,百姓愁苦則國家危急,國家危急則君主地位不保。朕常常思考這些,所以不敢放縱自己的欲望。”

古訓今鑒

輕徭薄賦來防盜,這一點足以體現唐太宗與其他眾皇帝的不同。解決問題,抓的根本。防盜首先要富民,讓人民安居樂業,則偷盜行為自然就會減少了。這也體現了唐太宗仁愛的一麵,所謂仁政,就是對人民有益處。嚴苛的法律止不住偷盜的發生,隻有輕徭薄賦,減輕人民的生存負擔,同時配合比較完備的製度,這樣國家才會強盛,人民才會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