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夫讒佞之徒,國之蟊賊也。爭榮華於旦夕,競勢利於市朝。以其諂諛之姿,惡忠賢之在己上;奸邪之誌,恐富貴之不我先。朋黨相持,無深而不入;比同相習,無高而不升。令色巧言,以親於上;先意承旨,以悅於君。朝有千臣,昭公去國而不悟;弓無九石,寧一終身而不知。

——李世民 《帝範》

白話

如果朝廷裏邊混入諂諛奸佞之徒,就像禾苗有了專門吃苗根的蝥蟲一樣,是國家的大患。讒佞奸險的小人,隻知道貪財謀利,竊取權勢,爭一時一世的榮華富貴,根本不把國家的利益放在心上。自己隻會阿諛奉承,毫無忠君之心和佐君之才,反而不滿忠良賢能之人地位在自己之上;這種人用心極其奸猾險惡,惟恐自己不先於別人大富大貴。

奸佞小人拉幫結夥,相互勾結,施展陰謀詭計,無孔不入,無深不至;他們來往密切,交相因習,窮盡其所好樂,雖至高之地亦無所不至。奸佞之人花言巧語,弄姿作態,想方設法去親近地位在自己之上的人;察言觀色,未命而唯唯,未使而喏喏,迎合人主之意趣,以求人主隻媚悅。

家訓史話

齊宣王喜歡射箭,他常跟人們說,自己能開強弓硬弩。其實他使用的那張弓,最多也不過三石的力量。他把他那張弓拿出來讓手下的人看,手下的人試著拉一下,沒等拉滿就停了下來,假裝拉不動了。並且都說:“這張弓的力量不下九石,若非大王誰能拉得動呢?”於是宣王就非常高興。然而,齊宣王使用的弓實際隻有三石的力量,而他一輩子都以為有九石。

古訓今鑒

不管是夏商到春秋的奴隸社會,還是戰國到明清的封建社會,王權都是至高無上的天子秉承天命,統禦天下。特別是到了明清時期封建君主專製主義中央集權製度發展到頂峰,皇帝為了加強皇權,無所不用其及。撤消宰相,設置錦衣衛、東西廠,實行文字獄,禁錮思想,監督百官,人人自危,試問在這樣的環境下還有幾個人敢說真話?皇帝獨裁專政,一家獨大,所謂伴君如伴虎,就是官員對君王的敬畏之情。在中國2000多年的王權社會中,在眾多的君王中有幾個唐太宗?有幾個忠言直諫之臣像魏征一般遇到從容納諫英明睿智之主?由此可知身為管理者或者統治者很容易就被蒙蔽,聽信諂諛之言,定無法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