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故舟航之絕海也,必假橈楫之功;鴻鵠之淩雲也,必因羽翮之用;帝王之為國也,必藉匡輔之資。故求之斯勞,任之斯逸。照車十二,黃金累千,豈如多士之隆,一賢之重。此乃求賢之貴也。

——李世民 《帝範》

白話

船能渡海,必須要借助劃船的工具;鴻鵠要淩雲翱翔,必須要有羽毛和翅膀;帝王治理國家,也必須要借助能夠匡輔國家的賢才。因此,要努力搜尋人才,在尋找人才的事情上下功夫,一旦任用了能幹的人,就可以一勞永逸。即便是擁有前後能夠各照亮十二輛車子的寶珠,即便是成千上萬的黃金,也不如擁有一些人才在身邊,也不如得一賢士貴重。這就是貴在求賢的道理。

家訓史話

唐貞觀年間,有一天唐太宗李世民發現左右仆射房玄齡、杜如晦整天陷在事務堆裏,一天之內要閱讀處理幾百件公文,他們根本沒有時間考慮選拔人才這件大事,就生氣地批評他們說:“你們身為仆射,就應該為我分憂,協助我操勞國家大事,要耳聽得遠,眼看得寬,拓寬識人渠道,為國家察仿賢能智慧之士。你們現在整天陷在事務堆裏,哪有時間幫我選拔賢能之士呢?”於是給尚書省下詔書:凡是瑣碎事務一律交給左右丞處理,隻有疑難重大的事務,才交給左右仆射處理,把房玄齡和杜如晦從繁忙的事務堆裏解放出來,讓他們主要考慮國家大事,特別是考慮如何為國家選拔德才兼備的人才問題。

曆史上諸如“燕昭王築黃金台招賢”、“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劉邦發布求賢詔”等故事都是有作為的帝王求賢若渴,把選拔人才作為成就大業的第一要務來抓的範例。

古訓今鑒

唐太宗作為帝王深深地認識到了人才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因此他把求賢提到了帝範的高度。唐太宗求賢的虔誠、禮賢的恭敬、用賢的如一、思賢的深情。所以天下賢才聚集朝廷,君臣共創大唐盛世之偉業。太宗不僅在草創基業、馬上定天下時注重求賢,而且在登基稱帝後,更是思得忠良以匡輔國政。我們的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取得巨大進步的同時,由於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人際關係日益繁雜,人才也日益重要,劉邦的用人之術會留給我們很多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