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中對雷電的分工是,電光先行照一下被擊的對象在什麽地方,然後由雷來準確地震擊。《宋史·儀衛誌》一雲:“殿庭立丈,本充庭之製……雷公電母旗各一,分左右。”《元史·輿服誌》二雲:“電母旗,青質,赤炎焰腳,畫神人為女子形,□衣朱裳白袴,兩手運光。”宋、元國定的電母已是女性形象了,而且“兩手持鏡”,代表閃電。後來所塑的電神像也就是一位女性形象。她相貌端莊典雅,兩手各拿一麵銅鏡並為她取名為“電母秀天君”。電母的這一形象在明代神魔小說《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中都曾出現過。在《封神演義》中又將她說成是“金光聖母”。明人餘象鬥所著的《北遊記》中又將她說成是朱佩娘。她的兩麵鏡子是雷神給的,雷神在打人時,由電母“先放電光,照得明白”後雷神再震擊。

    風神

    風神又叫風師、箕伯、風伯。

    我國古人憑借著想象把風神歸附於鳳鳥這種實體,作為風神的實體加以信仰。因為在殷契時期,人們把“鳳”字當“風”來使用,鳳風在那時還沒有被區分為兩個字。鳳在我國古代傳說中是百鳥之王,雄的稱為鳳,雌的叫做凰。據說,鳳長著“雞頭,蛇頸,燕領,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這大概是殷人對風神崇拜表現在象形文字的具體反映,所以他們把“鳳”字當“風”來使用。同時,他們大概也是借“鳳鳥乘風,歌舞升平”,“鳳凰朝會,風雨順兮”之意,以鳳求祥的。所以,神鳥鳳凰與風,與風調雨順有著密切關係。

    在《山海經》裏,將北方的風神稱為鵷,鵷也是鳥類。在古人信仰中,風源除了來自神鳥的翅膀外,有些民族還認為風是起於山穀和洞穴的。《山海經·南次三經》中說:令丘山之南有個大山穀叫“中穀”,條風是從那裏刮出來的。所謂“條風”就是東北風。還說旄山尾之南有個大山穀叫“育遺穀”,凱風就是從那裏刮出的,“凱風”就是南風,這樣來說,這兩個山穀就成了風的淵源之地,具有起風的神性。當時的人們出於對風的需求,就把這兩個山穀當做風神來崇拜。

    《書經》中有“星有好風”的說法。人們需要好風,陝北有諺雲:“夏田不熟是等雨著了,秋田不熟是等風著了。”說明麥田的成熟與否是由雨來決定的,秋田的成熟是由風來決定的,風在農業中起著重要作用。那麽,星有好風是指哪顆星呢,孔穎達對《尚書·洪範》的注釋中認為此星就是“箕星”,它是二十八宿中東方蒼龍七宿之一。古人將這顆星想象成為簸箕形,說它“主簸揚,能致風氣”。以星宿為風神代表著中原地區人們的信仰,以“飛廉”為風神則代表著南方人們的信仰,古人將飛廉想象成為鹿的身軀,鳥雀之頭,頭上有角,尾如蛇,並有斑紋狀。

    唐宋以後,風神逐漸被人格化,並給她命名了“封姨”、“方天君”之類的名字,其實,這些都是“風”字音的轉化。從這些名字來看,它帶有女性特點,所以,此時的風神仍然應為女性神。南方稱風神為“孟婆”,北齊李陶□問陸秀士說:“江南的孟婆是何神?”秀士答曰:“《山海經》中記載,帝之女遊於江中,出入必以風雨自隨。這帝女,就是孟婆。”宋徽宗詞雲:“孟婆好做些方便,吹個船兒倒轉。”蔣捷詞亦雲:“春雨如絲,繡出花枝紅嫋,怎禁他孟婆合皂。”楊慎《丹鉛總錄》雲:“江南七月間,有大風甚於舶棹,野人相傳為孟婆發怒。”

    台風被稱做“颶母”。屈大均在《廣東新語》卷六中認為:“颶母”之稱,乃本於台風旋轉之性。“颶者,具也。颶一起,則東西南北之風皆具而合為一風,故曰颶也。曰母者,以颶能生四方之風而為四方之風之母。分其一方之風,可以為一大風,故曰母也。”又雲:“雷以複萬物之性,有父之道曰公。風以複萬物之命,有母之道,故曰母。大風為母,而微風則曰少男少女也。起於澤,為少女風;起於山,為少男風;而皆以颶為母。”又:“或曰,颶母即孟婆,春夏間有暈如半虹是也。此蓋以虹為颶母。”孟婆是風神之總者,而颶母則是專司台風之神。南方易遭風災,所以,大都有颶風祠,奉祀颶母於五月初五日,地方官主持祭祀儀式。

    唐人小說中的風神叫做“封姨”,或雲“封十八姨”,是一位女性神。鄭還古在《博異誌》中說:唐天寶年間,有一位隱士叫崔玄微,家住洛陽花苑之東。一日,他的庭院中來了幾位來自花苑的女子,說是要去看望封十八姨。還說她們常苦於惡風,想求十八姨相助。後來,其中一位得罪了十八姨,十八姨便不願護庇她了,所以求玄微於每年的正月初一做一朱幡,上繪日月五星之圖,立於苑東則風不害花了。若是過了正月初一時,二月初一也可以。到了二月初一,玄微依言立幡。東風刮地,折樹飛沙,而苑中繁花安然無恙。玄微這時才醒悟了,原來那些女子乃是花仙,所謂封十八姨,乃風神也。段成式在《酉陽雜俎續集》卷三《支諾皋》下雲:蓋“封”是“風”的諧音,是一姓氏。“十八”乃是“封”、“風”二字筆畫數之總和也。

    民俗中又有“石尤風”之說。古代詩詞中這一說法也不少,南北朝時期的樂府民歌中就有這種說法。褚人獲在《堅瓠二集》卷二引《江湖紀聞》所載一則故事雲:“石氏女嫁為尤郎婦,情好甚篤。尤為商,遠行不歸,妻憶之病。臨亡,長歎曰:‘凡有商旅遠行者,吾當作大風,為天下婦人阻之。’自後,商旅發船,值打頭逆風,則曰‘此石尤風也’,遂止不行。婦人以夫姓為名,故曰石尤。遇石尤風,密書‘吾為石娘喚取尤郎歸,須放吾船行’十四字,投水中,風即止。”由此看來,石尤風是一種專與行旅之人作對的風神。也有說,石尤是江中蟲名,此蟲出,必有惡風雨,故將惡風稱做“石尤風”。

    最初人們信仰風神是因為大風將人們的房屋摧毀,莊稼吹壞,人們為了減少損失,就用祭祀的方法向他祈禱,當時的人們用殺狗的祭祀方法來祭祀風神,不殺狗是難以將大風止住,所以,這一儀式在當時十分流行。這時的人們也將風神視為惡神、凶神。但風神也有其善的一麵。古人認為,風神是天帝的屬神,他刮風是受命於天帝的,不是任意所為的。又因風飛跑的速度快,成為天帝的信使,因而,人們也信仰“風聲”,風聲,即信息。風又與雷神、雨神相配合,養育了天地萬物,這是風“善”的一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