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神在民間有文武之分。文財神在民俗畫中常見的形象是文官打扮,頭戴紗帽,五綹長須,手執如意,身穿蟒袍,足蹬元寶。文財神的這副打扮與天官相差無幾,其實就是天官神的借用形象,因為天官賜福麽,福當然有財的含義。但他的表情卻顯得很嚴肅,臉龐清臒,臒是心愁憂苦之意,在這一點上他與天官的笑容可掬,滿麵慈祥的樣子有所不同,因為財神的這一形象據說是比幹的相貌。比幹是殷紂王的叔父,為人忠厚善良,又正直敢言。紂王荒淫無道,比幹常直言相勸,這樣就使紂王對他很是反感。有一次比幹向紂王進言時,紂王竟然大怒,並說:我聽說聖人的心髒有七個竅,今天我倒要看看你的心上是不是也有七個竅。說完後,便命士兵當場將比幹開了膛。因比幹心地純正,後世俗人就將他奉為財神。也有說法是,因比幹被挖了心肝,沒有心肝的人才會公正無私,所以奉比幹為財神。

    還有一位文財神是春秋時期越國的範蠡。範蠡幫越王擊敗吳王以後,深知身在宮廷之險惡,便急流勇退了。他從越國逃到齊國,隱名埋姓,經營起農業和商業來,並發了大財。他對錢看得很淡,三次發財,三次將錢財散發給窮朋友和親戚們。後來他又積攢了一大筆錢財,改名“陶朱公”,過起了隱居生活,安享晚年。因範蠡既能發財,又能疏財,這是人們心中仰慕的偶像,因此,後人就奉他為財神。也因為他和比幹一樣,都是文官,民間也就尊他為“文財神”。

    武財神是趙公明。對他的說法很多。有說趙公明在秦朝時期因避世亂,來到山中修道。到了漢朝,被張天師收為弟子,天師命他騎著黑虎,守護丹爐。張天師煉出仙丹後給趙公明吃了些,使趙公明能夠變化無窮,並形似天師之貌。天師又命他去守玄壇,因此被天帝封為“正一玄壇趙元帥”的封號。故而,又將趙公明稱做“趙玄壇”。又因其身跨黑虎,被稱做“黑虎玄壇”。

    在晉代幹寶所撰之《搜神記》中又說:“上帝以三將軍趙公明,鍾仕季各督數鬼下取人。”梁代陶弘景在《真誥·協昌期》中又說:“天帝告土下塚中直氣五方諸神趙公明等。”從這兩則記載來看,在晉梁時期,趙公明還是冥界之神,並非管財的財神。到了隋文帝時期,趙公明又成了瘟神,與另外四位瘟神共五位瘟神經常來人間降散瘟疫。這一時期,他在民間的影響很壞,人們一提到他總是恨之入骨。到了明朝,趙公明又成了天龍八部的鬼帥之一,“各領鬼兵,動億萬數,周行人間”,真是作惡多端。其中的趙公明是專門向人間播散“下痢”這一瘟疫的。這八個鬼帥都非常狠毒,他們“噓毒嘯禍,暴殺萬民,枉夭天數”。太上老君因此派了張天師帶著龍虎神兵前來征剿,並收伏了八部鬼帥。在《封神演義》中,趙公明又成了峨嵋山的道仙,而且武藝高強,無人能敵。他有黑虎為坐騎,手執鋼鞭,還有百發百中的定海神珠和縛龍索等法寶。被聞仲太師請去後助紂為虐,攻打薑子牙。終因逆天行道,不免一死,鬼魂到封神台去聽封,薑子牙依照元始天尊的旨意封他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的神位,手下有招寶、納珍、招財、利市四位專司“迎祥納福,追逃捕亡”的仙官。至此,趙公明一改已往那種邪氣、瘟氣、鬼氣的麵孔,有了財神的模樣。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一書中說趙公明“頭戴鐵冠,手執鐵鞭,麵黑而多須,跨一虎”。這便成了後人所供武財神趙公明的典型圖像。書中還說,給趙公明“授正一元帥,手下有八王猛將,六毒大神,還有五方電神,五方猛兵,二十八將,天和地合二將,水火土官等將”。又說他具有“驅雷役電,呼風喚雨,除瘟剪症,除病禳災”之神力。此時的趙公明雖然改去了過去的惡習,丟掉了惡名,但在他身上還有一些劣跡,如六毒大神,這在民間仍被認做是壞的東西。所以,人們對他是既敬之,又畏之。這也是民間敬奉他的主要原因,一則可以祈求他散財於人,另則求他將六毒收好,不要散出。後來,道教又將他與靈官馬元帥,關帝關元帥,溫瓊溫元帥合稱為四大天將,在齋醮祭奠中常常設四大天將神位,並懸掛他們的畫像來護壇,這時的趙公明才有了好名聲,人們也逐漸將他過去的壞名聲忘掉了,並越來越好了。這四位元帥也是道家作法時必請的神將,所以,人們對趙公明越來越熟悉,甚至有人僅知他為神將,不曉他是財神了。因此,民間懸掛文財神神像的人多,而掛武財神的人卻很少。

    另有說法是,趙公明是終南山人,他的形象與前麵所說相同,但他的神職功能卻比前麵所講還多。例如,人們一旦遇有訟冤伸抑之事,向趙公明祈禱就可以解釋公平。凡買賣求財,宜利和合,有求於趙公明的沒有不如意的。這也許是趙公明作為財神神明在民間有較大影響的原因之一。因為民間不但有求財的願望,更有很多訴訟冤屈的事情需要神明來幫助,趙公明這一神明自然是人們首選的,因為他既掌管著這種神職,又是“公”而“明”的神靈,所以,求他的人也就很多了。

    趙公明的來曆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另有說法,說他是皓廷霄度天慧覺昏梵氣所化生。自秦時即避世於山中修煉成道後奉玉帝欽旨,召為神霄副帥。他的部下六毒大神(天煞、地煞、年煞、月煞、日煞、時煞)更是讓人敬畏的,所以,人們敬奉他的原因不僅僅是為了求財,還有祈求他能為人們除瘟剪瘧,祛病禳災的目的。這也是他在民間所食香火比文財神多的一個原因。因為文財神隻能賜福施財,而沒有驅瘟的神職功能。

    民間對趙公明的信仰和普遍祭祀是從明代中葉或稍前一些時候開始的。這與創作於明朝隆慶、萬曆年間的《封神演義》是分不開的。書中說他統率著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喬有明,利市仙官姚邇益四位神仙,行迎祥納福的神職。這樣一來,他就理所當然地充當起“財神”的角色來了。因為他的四位部將有財寶,而這四位又都是由他來管,向趙公明祈求發財是一條非常便捷的道路。

    明代又有趙公明,名朗,字公明的說法,此乃《三國演義》中趙雲(子龍)的堂兄弟的說法。到了近代,又有趙公明是“回人”的說法,顯然這是附會於鄭和下西洋所行通商貿易“回回進寶”的說法,也就有了趙公明這位財神是“回人”的說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