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間認為,農曆三月十五日是財神趙公明的生日。最早將趙公明作為綜理數職的神靈來祭祀,祭祀之儀也就在這天舉行,他成為專職財神後,在祭祀日上發生了變化。據河北《陽原縣誌》中說:“財神,各商家各供於號中,每歲正月,為財神特別祀期,如民家之祀天地然。每歲二月二十八日亦獻戲以酬之。”

    祭祀財神的方式,或立廟,或在家中塑像以祀之。對財神的信仰在商家最為普遍。陝北民間對財神信仰有不同的方式,若立廟祭祀則以武財神趙公明為主,若於家中敬奉財神則以文財神為主,因為文財神沒有武財神那種威嚴樣,人們掛文財神像以敬奉也有祈求祥和之目的。

    財神信仰在各個曆史時期和各種文化階層中有著不同的信仰對象。如,財神形象中的陶朱公,五顯、五通、五聖、五路神、五道將軍和利市仙官等等,就是出自不同地區,不同文化層次間的信仰對象。另外,人們在信仰過程中也有自己的主觀願望。比如,一些忠義之士所看重的文財神就是比幹,這些人認為,比幹既然是忠臣,又被紂王挖了心,他既然沒有了心,又是忠臣,所以他也應當是最公正的。沒有心,人才可以無私,無私心,才可以將錢財散發給那些應該得到錢財的人。所以民間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紂王讓比幹將心挖出以觀心上是否有七竅。比幹無奈,將心挖出後怒視著紂王,遂即扔於地上,走出王宮,來到民間廣散財寶。比幹沒有死,因為薑子牙曾化裝成一位老翁給他送去了靈丹妙藥,比幹吃了此藥後,心雖被挖,卻不曾死去,仍在世上散發錢財。一些文人所敬重的文財神是範蠡,因為他很有才,他既有財,還疏財,財神的神職就是疏財。從所有財神的出身和經曆來看,也隻有範蠡疏過財,所以他是一位理想的財神爺。

    人們還將關羽奉為財神,這是人們敬重他的人品的原因。人品好,人們就想讓他成為一名“全能”的神明來保佑人們。有全能神職的神明,當然也將財神職能包括在裏麵,所以,關公在後來也就成了“財神”。

    前麵所提財神形象中有五顯、五通、五聖、五路、五道諸神。五顯、五通、五聖已在民俗民風中述過,其實他們不是真正的財神,是地方信仰的不同對象。現將五路與五道簡述如下:

    五路神又被稱做“五路財神”,是將元帥趙公明,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喬有明和利市仙官姚邇益五位神明合稱為“五路財神”。

    五路財神是民俗畫中常見的形象。如《賜福財神》、《開市大吉》、《招財進寶》等畫中都有趙公明、招財、利市等形象。人們有時也將他們與文財神,和合二仙繪在一起,以求吉慶。

    五路神又指路頭、行神。清朝人姚福均說:“五路神俗稱財神,其實即五祀中之行神,出門五路皆得財也。”(見《鑄鼎餘聞》卷四)民間於正月初五日祭祀五路神。謂此曰:“為路頭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早迎之,謂之接路頭。”嚐有詩雲:“人為利所昏,所見無非利。路頭古行神,今作財神例……雲何年初五,相傳路頭至。神或臨其室,獲利億萬計。拜跪肅衣冠,饋獻羅酒食。”(見清代顧祿《清嘉錄》卷一《接路頭》)

    《禮記·曲禮下》雲:“祭五祀。”鄭玄注雲:“戶、灶、中霤、門、行也。”霤即屋簷。五祀即祭戶神、灶神、土神(中霤)、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行祀;五路指東南西北中。意為出得門來,五路皆可得財。

    民間有將五路與五顯神、五通神相混者,其實,它們之間是有區別的,所以有將五顯、五通也納入財神範圍,這是不對的。

    關於五路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即元朝末年時期,無錫有一位名叫何五路的人,因抗擊倭寇而戰死,人們便將他奉為五路神。但清代學者顧祿認為“今俗所祀財神曰五路,似與此五路(指何五路)無涉”。(見《清嘉錄》卷一)

    舊時民間所供五路神指五位與人們生計相關的俗神,即土地爺、馬(牛)王爺、仙姑、財神爺和灶王爺。因為人們一進宅門後,要先見土地,所以,土地一般在右邊牆上,麵向裏。神像上方用紅紙黑字書寫“保佑”二字,兩邊還懸掛對聯雲:“土能生萬物,地可發千祥。”再往前走就要路過牛棚、馬棚了,在牛馬王的神像上麵仍書寫著“保佑”二字,對聯是:“牛如南山虎,馬似北海龍。”進了正房以後,右麵牆上,麵向中堂,靠門而坐的是一位仙姑,神像上頭仍寫“保佑”二字,對聯是:“仙姑堂中坐,合家保平安。”左邊牆上與仙姑相對位置上是財神,頭上仍然是“保佑”二字,對聯是:“天上金玉主,人間福祿神。”到了裏間,鍋台上端坐著灶爺,神像上方還是“保佑”二字,對聯是:“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有的則寫:“油鹽深似海,米麵積如山。”從以上這五位神明的對聯來看,都有“財”的含義在裏麵,難怪人們將他們奉為五路財神。

    五道神,又稱做五道將軍,他是一位冥神。五道神有專門的祀奉廟宇,叫“五道廟”,如北京的五道口、五道街,就是因建有“五道廟”而得名。

    五道神傳說是東嶽大帝的屬神,民間認為他是專司世人生死之職的神明,掌管著人的生死和榮祿。唐代變文《韓擒虎話本》中說,韓擒虎功成名就後,有一日忽然感到有些不適,心神不定,“惚(忽)然十字地列(裂),湧出一人,身披黃金鎖甲,頂戴鳳翅,頭毛(牟)按三丈頭低,高聲唱喏。這位神人就是五道將軍,他奉天符牒命,請韓擒虎去上任陰司之王閻王神位。”

    五道將軍還迎請過其他新閻王。宋代曾慥在《類說》卷五中雲:“唐嚴安之為京兆尹,以強明稱,民吏畏之。”一日見一神鞬橐(身佩弓箭)致禮甚恭,曰:“五道將軍拜謁,今奉天符迎公為閻羅王,替韓王。”

    嚴安之確有其人,為官時以治理嚴明而著稱於世。很得唐玄宗(明皇)的賞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