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大帝是道教的最高神,因此,在道觀中他的形象是無觀不在的。他的宮被稱做玉皇觀,或是玉皇閣。有單獨建廟專供玉皇大帝而不供其他神靈的叫做“玉皇廟”。

    道教把玉皇大帝的誕辰定在正月初九日,這是為何?據明代王逵所雲:“神明降誕,以義起者也。玉帝生於正月初九日者,陽數始於一,而極於九,原始要終也。”(《螽海集》)《素問·三部九候論》稱:“九”是天地之極數,“始於一,終於九焉。”所以,形容天高曰“九重”,地深曰“九泉”,疆廣曰“九域”,眾仙為“九仙”,地極深則稱“九幽”,水極深則稱“九淵”。“九”在道文化中是一個既神秘又神聖的數字,所以,道教用一、九為玉皇大帝規定了誕辰。這樣一來,正月初九就成為民俗中極尊的日子,這一日隻有玉皇大帝才可用之,凡人是不可享用的。

    道教又規定了臘月二十五日為玉皇大帝的出巡日,在這一天,玉皇大帝下界巡視眾生,察看民間的善惡禍福。因此,各個道觀要舉辦道場,迎接玉帝聖駕的到來,名曰祝壽道場。道士們誦經禮懺,祈禱國泰民安。

    玉皇大帝神係中神靈很多,將主要的幾位介紹如下:

    王母。在民間信仰中,王母是玉皇大帝的妻子,同時也是天上女神仙的班頭。由於她是玉皇大帝的妻子,民間便認為她是一個儀態萬方的美麗少婦,也有人說她是一位貴婦。她居住在蟠桃宮中,因宮外種有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三千年一成熟的,人吃了以後可以長生不老的蟠桃樹而得名。道教規定,農曆三月初三日是她的生日,到了這一天,王母要在蟠桃宮的瑤池舉行蟠桃盛會,用蟠桃這一仙品招待神仙,民間也因此將這一盛會稱做瑤池會或是蟠桃會。民間要於這一天在王母娘娘的廟祠舉行廟會,為王母祝壽,以表達對王母的敬仰之情。民間還有另一種說法是,玉皇大帝要在正月初三召集各路神仙開萬神大會,這樣一來,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兩位天上神仙的最高領袖各自都要舉行一次盛會。從性質來看,玉皇大帝的正月初三盛會帶有“工作”性質,王母娘娘的盛會則屬喜慶盛會。

    王母在民間得到了美化,但事實並非如此。王母最早被稱做“西王母”,在《爾雅·釋地》、《山海經》、《莊子》、《尚書大傳》、《大戴禮記》、《竹書紀年》、《淮南子》、《新書》、《論衡》、《列子》等重要典籍中都有關於她的記載,說明西王母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從眾多典籍的記載來看,她應是一位曆史人物,但在民間傳說中她是一位神話人物。無論屬哪種人物,她的身份卻是眾說紛紜。有說王母是一個部落族名的,也有說是國名或王名的,但都很難確定。作為神仙的西王母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一書中。書中說,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披發、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郭璞對此的解釋是“司天之厲及五殘”就是“主知災厲五刑殘殺之氣也”。《山海經》的這一描述把西王母說成是主管災厲五刑的半人半獸的怪物,並且凶殘可怕。《山海經·大荒西經》中又說:“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有神人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丘,投物輒燃。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還有不死之藥。在傳說中,昆侖山中有一座九重城池,高一千裏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長達四丈。西有珠樹、玉樹、璿樹、不死樹;東有沙棠和琅玕;南有絳樹;北有碧樹、瑤樹等等。城中有一泉,池有黃水,回旋三周,即變為丹水,飲之長生不老。《山海經·西次三經》中又雲:爰有嘉果,其實如桃,其葉如棗,黃華而赤樹,食之不勞。《齊民要術》卷十稱:“仙玉桃,服之長生不死。”《淮南子·玄覽訓》中又雲:後羿從西王母處乞不老藥,被其妻嫦娥吃後飛身上天。

    西王母有如此之多的寶物,不用說凡人聽了羨慕,就是神仙也要動心。《山海經》將她描寫成一個半人半獸的怪物,這與她擁有大量寶物的現實是不相匹配的,於是就有人對她的形象進行改造。葛洪在他的《枕中書》中把王母說成是元始天王與大元聖母所生的九光之女,並賦號太真西王母,統領女仙。《列仙傳·西王母傳》中又雲:“西王母者,九靈太妙龜山金母也。一號太虛九光龜台金母元君,乃華西之至妙,調陰之極尊,在道氣凝寂,湛體無為,將欲啟迪之功化生萬物。先以東華至真之氣,化而木公。本公生於碧海之上,芬靈之虛,以主陽和之氣於東方,亦號曰東王公焉。又以華西之至妙之氣,化而生金母。金母生於神州伊州,厥姓侯氏,生而飛翔,以主之毓神之奧於渺莽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氣,結氣成形,與東方木公共理二氣而育養天地,陶均萬物矣。柔順之本為極陰之元,位配西方,母養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所隸屬也。”就這樣,西王母從一個穴居之怪神被演變成為雍容華貴的天界女神的領袖,最後又成為玉皇大帝的妻子。

    太白金星。民間信仰中,太白金星是玉皇大帝的丞相,也是玉皇大帝溝通天地之間各類神事、凡事的特使。他經常來往於天上人間,他很善良,民間也很親近他。所以,民間為他塑造了一個身背詔書,和藹善良的老頭形象。

    太白金星是從星宿信仰衍化而來的。太白,就是金星,太白金星指的是同一星體,是太陽係中接近太陽的第二顆行星。我國古代把金星叫做“太白星”,又叫“亮星”、“啟明星”、“長庚星”。所謂“亮星”是說它很亮。說它是啟明星、長庚星是指它出現的方位不同。早晨出現在東方時叫做“啟明星”,晚上出現在西方時叫“長庚星”。

    金星為五曜之一,即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中的金星。這五大行星被古人稱做“五曜”。曜是光芒,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雲:“日星隱曜”。五曜也有另一種說法,即:東方歲星(木星),南方熒惑(火星),西方太白(金星),北方辰星(水星),中央鎮星(土星)之稱謂。據《史記·天官書論》所載:此五星者,天之五佐。五曜加上日月,合稱七曜。再加上羅□(或稱蝕星)和計都(或稱彗星)合稱九曜。如不計日月,加上月索和紫氣,亦可稱做九曜。若都算在內則稱十一曜。星象家稱,日月和九曜在曆法的不同日子裏會分別為祟,因而在生活中的不同日子就有著不同的禁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