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出生後的第三天,民俗中將之稱為“三朝”。民間將這一天作為人生的第一個喜慶日子來慶賀。因為這次慶賀是在嬰兒出生的第三日舉行的禮儀,所以也叫做“三朝禮”。三朝禮相對“報喜”這一非正式禮儀來說是人生的第一項正式禮儀活動。禮儀的儀俗是給嬰兒進行香湯沐浴和“開葷”,所以民間也將三朝禮稱做“洗三”或“開葷”。在這一天,親朋好友們要攜帶一些嬰兒衣帽、鞋襪等禮物送給主人。但也有送酒食的。嬰兒的外婆家對這日更為重視,除了送一些必要的禮物外,還要送來孩子周歲以內的各類用品,其中包括睡覺用的坐欄、搖窩、小被褥、衣物等。另外還有“壽桃”、“福壽糕”等,用以祝福孩子長命百歲、吉祥如意的吉祥物和寓意保孩子一生平安的“護身符”、“長命鎖”等。在送這些禮物的同時,還要提上一筐塗有紅顏料的雞蛋以表喜慶。之所以要將雞蛋塗為紅顏色,是借“娃娃是滿家紅”的說法,送雞蛋就是借用雞蛋的“蛋”來稱娃娃是“寶貝蛋蛋”。以雞蛋祝賀“寶貝蛋蛋”,並以掛麵這種“長”食品祝願孩子將來能夠長壽。“三朝日”是陝北民間開始送禮的時候,早了不送,大概就是忌人拶月屋。從三朝日開始送禮一直延續到滿月前幾日,也有那些知曉較晚或沒有空隙的人,直至滿月日才將禮物送到。這一禮俗陝北民間稱之為“送湯”。在曆史的演化中人們逐漸將“三朝禮”淡化,雖有“洗三”之說,但無實際的禮儀形式。僅僅是在三朝日有人前來道喜並送禮物,所以也叫“喜三”。

    所謂“洗三”,就是在孩子出生三朝日時為孩子沐浴洗澡,洗去身上的胎氣以秉承自然之氣。沐浴洗澡時要用香葉或香草煮成“香湯水”後才能為孩子洗澡。

    孩子在“三朝日”時,主要有以下儀式。

    一、“洗三”。“洗三”在唐代就已開始流行。據《圖書集成·人事典》中記載,楊貴妃就曾經舉行過三朝洗禮的禮儀。楊貴妃貴如天子,既然她都要舉行“洗三”,世俗也就跟著效仿起來,遂之成為習俗被流傳下來。後來,人們在習慣上將三朝之日所舉行的“洗兒禮”簡稱為“洗三”。近人胡樸安在《中華全國風俗誌》中也說:“嬰兒三日後,必為之淨洗,謂之洗三朝日。置紅雞子於床前,使產婦焚香禱告,謂之拜床公床母。若產婦有病,令洗婆代拜。”有的地方洗兒時,在盆中放喜蛋及金銀飾物等,以表示對孩子的祝福。金銀為貴重之物,將貴重之物放入盆中洗兒,則表達了家人看孩子的“金貴”之意。另外舊俗認為,將金銀飾物放在盆中可以起到鎮靜作用。洗畢以後,取蛋在嬰兒的額角上擦一擦,民間認為,這樣做可以使孩子免生瘡疤。這種認識觀有一定的道理,因為雞蛋是涼性的,擦孩子的額頭有清涼作用。洗浴之後,嬰兒的父親要取一隻鞋,一塊碎缸片,一根骨頭,連同嬰兒一同放在秤上稱一稱。民間將這種做法叫做“上秤”,以此來喻義孩子長大以後有剛骨(骨頭),不軟弱(缸片)而且還禮賢(鞋)。“上秤”與“上乘”諧音,上乘,即上等、上品,以此來喻義孩子長大以後能夠成為上等人,有上等的人品。這種做法,被陝北民間借用到婚禮之中,在迎娶新娘之前,將新人所穿的衣物、所蓋的被褥等都上秤稱一稱,一則表示所用之物都是上等之物,另則也表示婚姻也是上等姻緣。有的地方在為嬰兒洗浴之後用兩條紅帶係在嬰兒的雙手上,認為這樣做可以使小兒的雙手安靜下來,長大以後也不至於胡作非為。

    “洗三”儀式一般由新生兒的外祖母主持。外祖母在給外孫或外孫女洗三時,還要說一些祝頌詞語。祝頌詞在不同階段又有所不同,例如,往盆裏添冷水時,外祖母一邊攪著水,一邊還要試著水溫,嘴裏要念叨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