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辰滿月禮俗

    在我國傳統觀念中,生育是一件很大的事情,自古以來就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說法,所以,生育一直被我國人民看得很重,尤其是生兒子,更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大事。正因如此,在生育習俗裏產生了很多禮儀成規,雖沒有婚喪禮俗那麽大,但講究程度以及儀規程序的安排等是不亞於婚喪禮俗的,一直被人們重視著和遵循著。

    婦女一旦有了身孕,婆婆就會在前後門上貼掛門神,祈求門神保佑自己的兒媳能夠平安渡過孕期並順利產下孫子來。孕婦的娘家知道女兒懷孕的消息後,也會感到欣慰。因為女兒能為婆家生一男半女,從此在婆家就有了地位。如果所生是男孩,她的地位馬上就會扶搖直上,尤其是長媳所生是長孫,她在這個家庭就具有了不可動搖的地位。常言說得好,“母以子為貴”,其他兒媳為婆家生了兒子,也同樣會受到重視。這是我國傳統思想體係中傳宗接代理念的直接反應,至今仍影響著每一個中國人。所以,很多禮俗都是圍繞著生育與不孕、生男與生女等問題形成的。

    依照我國舊的禮俗,當娘家人知道女兒懷孕以後,要為女兒送去叫做“駝肚婆人情”的禮物。這種禮物一般是孕婦的長輩要宰殺一隻老母雞,用蒸缽蒸熟,再帶一些雞蛋,一同送去。如果是孕婦的平輩,則送一些營養品即可。民間將女人懷孕稱做“有喜”,在女人有喜時送禮物稱做“送喜”,也就是向女人表示祝賀。禮物常常是由母親為女兒送去一隻公雞、雞蛋和掛麵。送公雞是預祝女兒能生一個小子,將來有依靠。陝北民間有俗語雲:“輩輩雞、輩輩鳴,輩輩公雞會叫鳴。”送公雞的寓意正是如此。送雞蛋則希望女兒多生子,蛋即雞子,子即子息,掛麵就是長麵,長麵就能長壽。送這些禮物總的寓意就是希望女兒能多生子息,並能長壽,代代相傳地傳承下去。

    報喜

    當嬰兒出生後,婆家要做的第一項禮儀就是報喜。因此也可以說報喜是人生中第一項禮儀活動。人從這一刻起便踏上了漫漫的人生之路。

    報喜要先到宗祠去報,向列祖列宗們報告自己家族又新添一口。然後在產房門首懸掛報喜標誌。報喜標誌一般是生了男孩就在門上懸掛一張弓和一支箭,並將箭搭在弓下,綁束好掛起來,外帶一根紅布條;如果所生是一女孩,就掛一塊絲帕和一條紅布條。這一習俗是由先秦時期的“弄璋”與“弄瓦”之說經過改進以後延續下來的。“璋”是美玉,“瓦”是土器。在生育習俗中,用璋來代表男孩,用瓦來代表女孩,所以有“弄璋”、“弄瓦”之說。弄在這裏指的是“逗玩著”的意思。所謂“弄璋”就是逗玩小男孩,“弄瓦”就是逗玩小女孩。嬰兒的降生給家庭帶來了歡樂,家人們經常逗他(她)們玩,所以有“弄”的意思。這也是陝北民間所說“娃娃是滿家紅”的所由。故而,古人又將生男孩稱做“弄璋之喜”,生女孩稱做“弄瓦之喜”。從這一用意來看,古人很是重男輕女的,將男子比做美玉,將女子比做土器,但總的來說,嬰兒的出生,無論是男是女,都是一件喜事,值得人們慶賀。

    報喜習俗在《禮記·內則》中也有記載,其中說:“子生,男子設弧於門左,女子設帨於門右。”所謂“弧”,指的是弓,帨是佩戴在身上的帕巾。弓箭是武士作戰的武器,在古代,武士們常常佩劍挽弓,因而,弓箭也就成為武士的象征。帕巾是婦女用品,把這些象征物和專用物運用到生育標誌中來,弓箭就代表男性,帕巾代表女性。在產房懸掛弓箭和帕巾習俗的另一個用意就是避邪。我國民間認為,弓箭和帕巾都是可以用來避邪的鎮物,尤其是柳木弓、桃木箭更是鬼邪懼怕的鎮物。這些說法出自我國神話傳說和神話小說。神話傳說中說,在東海有一座叫做“桃都”的鬼城,所有的鬼居住在鬼城內的桃樹下麵,而且服服帖帖,不敢滋事。在神話小說《桃花女鬥法》中又說:桃花女用柳木弓、桃木箭和篩籮兒破解了很多煞星,自己卻安然無恙,這個篩籮兒就是用絲線編成的。所以,用弓箭,尤其是柳木弓、桃木箭和帕巾來避邪是再好不過的了。孕婦新產,在產房內是汙穢滿室,孕婦的體力又極度虛弱,是最容易受到邪氣侵害的時候,所以將這些吉祥物懸掛在產房門首,既是人們祈求產婦與嬰兒平安的希冀,也是向外報喜的標誌。報喜也是向人們提示,此家正當大喜,不要輕易去打攪產婦與嬰兒。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