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陝北的彩禮是錢幣、布、米麵為主要彩禮。錢幣在過去論“份”,一份為二百四十元,一般兩份較為常見;布論“個”,即過去自織布匹,幅寬二尺六寸左右,長十丈;米麵較為常見的是各為八鬥,另有果餡,少則二十四個,多則四十八個,亦有數十個乃至上百者。還有豬肉、酒、糖果等禮品,在納彩、納征、迎親中亦常用到。豬肉用肋條肉,並在肉上開一小口,其用意是兩塊“連體肉”以表示夫妻相連。或四斤,取四平八穩之義;或六斤,取六六大順之義;或八斤,取八麵玲瓏之義。酒、糖用皆為雙數。近年來亦有用煙者,實際不好,有烏煙瘴氣之嫌。

    五、請期。請期是男家向女家請定婚期的禮儀,是古代婚禮中的第五禮。男家卜選吉日後,使媒人持雁為禮物,到女家請求結婚日期,女家表示推辭謙讓後,媒人便把男家卜取得喜日告知女家,以定婚期。《儀禮·士昏禮》:“請期用雁,主人辭,賓許告期。”鄭玄注雲:“主人辭者,陽倡陰和,期日宜由夫家來也。”又注雲:“夫家必先卜之,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辭,即告之。”後世請期成為直接告期。如《明史·禮誌》載:皇太子納妃,“請期,辭曰‘詢於龜筮,某月某日吉,製使某告期’。主婚人曰:‘敢不承命陳禮奠雁如儀。’”唐、宋、元、明、清均沿此製,隻不過是有請期者,亦有告期者,有時將請期與納征合並為一禮。在民間,大都由男女雙方共同擇選日期,先由男家請卜者卜算擇定吉日後,送一期帖到女家作為通知,或口頭通知。俗稱為“送日子”或“提日子”。陝北民間稱之為“商話”,言商話之用意是,男家在選定日子後,若女家有特殊情況時,則可另選時日,所以言“商話”。

    請期後,男女雙方都要選擇合適的迎親、送親之人。

    迎娶日是由占卜而來的,取決於新郎新娘的屬相。一定不能用犯著男女屬相的日子,否則就是“犯月”。還要根據男女雙方的屬相選定入洞房的時辰。迎親之人和送親之人的屬相也不能與新郎新娘的屬相相衝,這是忌諱。民俗中有“正七迎雞兔”的說法,說明雞兔在這兩個月中是“利月”、“行嫁月”。

    舊時,一般人家的請期是以口頭方式進行的,但世家和書香門第大都以書麵形式進行,也就是所謂的“下婚書”。

    請期也有禮物,一般叫做“幣”。所用之“幣”並不是錢,而是衣料一類的布。舊時一般用綢。在送布料的同時,還有一些飾物以及果品之類的禮物。

    六、迎親。迎親在古禮中稱做“親迎”,是我國婚禮六禮中的第六禮,也就是舉行成婚典禮之日。迎親禮儀起源很早,到了周代,已經形成了定製,周以後,均有親迎之禮。儀式隆重而繁雜。唐杜佑《通典·第十八天子納妃後》:“夏親迎於庭,殷於堂。周製限男女之歲定婚姻之時,親迎於戶。”《禮記·士昏禮》中所載周代昏儀大致是:親迎之日(多在夜間),新郎穿黑色禮服,乘黑色漆車子,前麵有人執燭前導,後麵有從車,一起至女家。新娘父親親自出門把新女婿與男方賓客迎進家門,新郎捧雁揖讓升堂,行叩拜禮。梳妝整齊,頭蒙蓋頭的新娘遂出自車前,聆聽父母訓誡畢,新郎親自將車上繩索交給新娘(稱“授綏”),並引其上車。先由新郎象征性地親自駕車(讓車輪轉三圈),然後由車夫駕馭,女家有送親者跟隨。臨至男家門前,新郎先乘車入門。當新娘一行到達後,由新郎將新娘接進家門,入宅後行“拜堂”、“合巹”之禮。《公羊傳》謂天子至庶人皆有親迎之禮。《左傳》則稱天子無親迎。漢高祖時,皇太子納妃,孫叔通製禮從《左傳》以為天子無親迎,後世帝王概無親迎。新娘在漢代時乘坐軒或軺車,唐代用圖繪的幛□作為迎親工具。隋唐以後,皇太子需行親迎。宋代以降,迎新娘多用轎,新郎則坐轎或騎馬。轎用紅綠綢紮彩,故稱“花轎”。轎前有媒燈、縷旗、吹鼓手等。坐花轎是取“喬遷”新家之意,故而借轎遷之,因“轎”、“喬”音近。據南宋吳自夢《夢粱錄·嫁娶》:親迎之禮還有掛帳、催妝、起擔子、撒穀豆、踏席、跨馬鞍、牽紅、坐富貴、撒帳、飲交杯酒等俗,以驅惡祛邪,祈求吉祥。明清兩代仍沿此俗。至民國時期,雖仍有親迎之禮,但大多具名帖,請媒人代迎,間或亦有以小叔代親迎者。新娘冠帔登轎,由尊長或兄弟抱上轎,母親及其他女眷哭而送之,有親兄弟伴送至男家,亦有男女雙方以親友迎親送於中途者。

    古時的婚禮要持續三天才能完成。婚禮大典的前一天,女家要來人“鋪房”或“暖房”,第二天才是迎親的日子。迎來新娘後要拜堂合巹,才算完成婚禮大典。入洞房後要有“鬧洞房”的儀式,第二天回門。

    迎親車仗到來之前,新娘要作以下準備:

    挽麵。挽麵也叫“絞麵”。在舊的風俗習慣中,女子除非在出嫁之際是絕對不可以將臉上的汗毛剃掉的,也就是在“上頭戴髻”之前,才能開始她人生中的第一次挽麵。挽麵是由一位具有“挽麵”經驗的婦女用一根呈兩角交叉狀的細線貼在女子臉部,使之一弛一張,收縮滾動拔掉臉上的絨毛,使臉部呈現出光彩明淨的神采態。又因為這是女子一生中的第一次挽麵,所以也稱之為“開麵”,也有叫“開臉”的。挽麵是將臉上的“黃毛”拔掉,也就意味著女子結束了“黃毛丫頭”的時代。挽麵又是很重要的禮儀,所以在挽麵人的人選上必須挑選“好命人”,北方又叫做“全靠人”。這樣,就要求挽麵人的父母、兄弟、姐妹都健在時才能充當此任。挽麵完畢,要送一些禮品給這位好命人作為謝禮。

    挽麵結束後,就是上頭戴髻了(上蓋頭)。男女雙方分別在自己的住宅裏於這個黃道吉日舉行此儀。男家的儀程是在自己宅院正庭的中央設一個“五升樹”,讓新郎坐在上麵,並麵對神佛與祖先的靈位。這時要請一個“好命人”,在新郎後麵給他梳三次頭,然後穿上結婚禮服,戴上禮帽,祭拜天公(太皇天)、三界公(三界大帝),觀音菩薩以及本宗祖先,向他們祈求在結婚後能夠子孫綿延不絕,萬世其昌。

    女家的儀程與男家在同一時辰舉行,隻是將這種“上頭戴髻”的加冠禮儀稱為“上蓋頭”。這一禮度是要在正庭中央天公爐的下麵舉行,讓女兒麵向外坐在椅子上,象征著女子就要離開娘家,出嫁到婆家去了。“好命人”給女子梳好頭以後,再插上象征女子成年的笄(發簪),穿上結婚禮服,戴上蓋頭後,向三界公和神佛及祖先行祭拜禮。禮畢,向父母各敬一杯茶。父母喝完茶後,也要行祭拜天公和諸神佛以及祖先的大禮,向他們祈求保佑女兒一生平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