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八字與我國曆法有一定的聯係。由天幹地支組合成六十組,分別標誌著年月日時,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生辰八字”。屬相與屬相之間能否相合,是決定婚姻相宜與否的關鍵。我國民間有許多這方麵的俗謠。比如,相合的有:“白兔黃狗古來有,紅馬黃羊壽命長,黑鼠黃牛兩興旺,青牛黑豬喜洋洋,龍雞更久長……”、“蛇盤兔,必定富”等等,不合的有“白馬怕青牛,羊鼠一旦休,蛇虎為刀錯,龍兔淚交流,金雞怕玉犬,豬猴不到頭”等等。

    批八字除了涉及屬相問題外,還有陰陽五行的相生相克問題。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每一個人的命運都包括在這五行之中。如果兩個人的五行之命是相生的,就是好婚姻,相克則不利。

    男家在卜得吉兆以後,便以雁為禮物,使媒人通知女家,決定締結姻緣。《儀禮·士昏禮》:“納吉用雁,如納彩禮”。注雲:“歸於廟,得吉兆,複使使者往告,昏姻之事,於是定。”《唐律》等所謂“報婚書”,即納吉而女家回複答應訂婚的書契。宋代習俗所謂“過細帖”,近代所謂“傳庚”、“換帖”、“定親”等,均是納吉禮儀中的內容,都是訂婚約的意思。宋代的《朱子家禮》把納吉並入納征,此後,兩禮常同步進行。納吉初以雁作為禮物,後來隨著買賣婚姻的發展,逐漸多以戒指、首飾、彩綢、糕餅、糖果等為禮物。納吉禮儀中通常還有男家長輩親屬與媒人一起到女家相看家庭、人品的,稱為“相親”。相親時男方長輩應給女子一定的錢幣,叫做“見麵錢”。

    四、納征。納征又稱做“納禮”、“納幣”、“納成”、“文定”,後世俗稱為“納財”、“送盤”、“大聘”、“過大禮”、“下財禮”等。是納吉之後男家給女家送聘禮的儀式。孔穎達對《禮記·昏義》的注疏是:“納征者,納聘財也。征,成也。先納聘財而後婚成。”納征儀式非常繁縟,通常備有禮單,禮品隨著時代不同而各異。如周代納征,士大夫用□、束帛、儷布為聘禮,天子加穀圭,諸侯加大璋。晉代納征。士大夫用玄□、束帛、加羊,王侯用玄□、束帛、加璧、乘馬。宋代納征用金、銀、綾絹。明代用玄□、束帛、函書,不用雁。納征儀式上,女家受禮後要回禮,或將聘禮中的食品一部分退回,或將準備好的衣帽鞋襪等送給男家。納征的禮物名稱取用吉祥語,禮品數取雙忌單,有祝福之意。經納征禮後,標誌著婚姻完全成立。在古代,也隻有經此禮後,男女雙方才能作為親戚往來。如《禮記·曲禮》“非受幣不交不親”、“無幣不相見”。

    納征在我國北方有叫“過大禮”、“完聘”或“大聘”的,陝北稱做“交彩禮”。納征禮儀在我國傳統婚俗中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所以,必須選擇吉日由媒人和男方的父母與親戚(陝北一般是房頭即新郎的叔伯或姐家即新郎的舅舅)等,攜帶聘禮,將“生庚”二字用金線縫在紅綢包裹著的聘禮上,以圖吉利。聘禮一般有:金花簪(多簪)、玉環(金鐲)各一對,表示金玉良緣。豬肉羊肉兩卷,喜酒兩瓶,表示過門後有吃祿,糕一團,表示步步高,一團和氣。紅綢二尺四寸,烏紗綢七尺,表示七尺男兒頭頂烏紗,頭綰二尺四寸紅綢的官員前程。蠟燭四對,爆竹、禮香各兩把,表示喜燭(促)成雙,連爆雙喜。薑花(糖米花餅),表示日子甜甜蜜蜜。另外,還有戒指、耳環等婦女飾品。聘禮一般陳列在兩個大紅禮盒上,兩人抬一盒,吹鼓手走前,禮品在中,媒人押後,一路吹吹打打送到女家。禮品多了還要有“禮帖”,禮帖是記載禮品的單子和舉行過大禮儀式的程序。禮帖所用文法也很講究。比如,雞鴨應寫做“德禽四翼”、“家鳧四掌”。“禽”音同“慶”,德禽即“德慶”之意,四翼即兩鳥四翼,意即夫妻如同“比翼鳥”。“鳧”是在水上遊的,比喻夫妻如同水上鴛鴦相伴遊戲。“鳳梨”應寫做“鳳凰來儀”,因“梨”與“儀”音近,故曰。香蕉應寫為“連招貴子”,金鐲寫做“金鐲成雙”,蠟燭寫做“喜燭雙輝”,等等。聘禮的目錄表一般用紅紙折成十二摺,如果是男家送給女家的,上麵應寫“端肅”,如果是女家送給男家的,上麵應寫“肅複”二字。這些是《禮記》中所載的吉祥句子。

    過彩禮時還要將男方婚書帶上。所謂婚書,就是現在所說的結婚證書。因為過去沒有婚姻管理機構,婚書就是證明婚姻關係的。男家送給女家的婚書稱做“乾書”,女家送給男家的婚書叫做“坤書”,這是借鑒陰陽學中男為乾、女為坤的說法。

    聘禮中有些象征性禮品女家是不能收的,如果收了,就等於將男家的福氣奪去了,所以,女家看過禮品後要原封不動的退還給男家。如“福圓”,代表男家的福氣,又象征著女婿的眼睛,如果女方收了,就等於將女婿的眼睛收下了。還有講究是:豬肉可以收下,但豬蹄是不能收的。這一習俗的意思是男方家的“肉可以給人吃,骨不讓人啃”。如果將豬蹄收下,就意味著對男方的不尊重。

    女方接過彩禮後,要從中取出一部分來,另外再加上十二種自家的禮物送給男方,作為答謝之禮。然後由女家向男方奉茶,最後,男方接受女家的酒筵款待。男家亦應用兩桌酒席的銀兩作為答謝之禮,交給女家。女家準備以極為豐厚的嫁妝陪嫁女兒時,也可以將男方的聘禮全部收下,不過,忌收的萬不可收。也可以取出一小部分禮品作為答謝,奉還給男方。另有隻收聘禮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則以謝禮璧還男方。這些都由女方的家資、人品來決定。從女方所收聘禮的多少就可以知道女家所陪嫁妝的多少。這大概也是後世在接收聘禮中有收有退的緣由。

    在過聘之後,男女兩家大都要宴請親友,以表示兩家已經結為秦晉之好。男家仍然要將婚書供於神佛或祖先的神位之前,稟報已與某家結為親家。此外,納征與訂盟(定親)相同,男女兩家都要向自己的親友們贈送一些食品,以表示納征已經完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