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

    轉九曲是陝北秧歌的演出高潮。一般在正月十五舉行,也有在正月十三或其他日子裏舉行的,是根據各鄉村的求吉習俗決定的,但大都在正月十五舉行。

    “九曲”之名的來曆,有說法是根據《封神演義》中的“九曲黃河陣”而來的,也有說從九宮八卦演化而來的,就是乾、坤、坎、艮、兌、離、震、巽八個方位加上中央一個“宮”,就構成了九個類似“城”的方陣,曲折迂回,因此稱為“九曲”。王生堂在《陝北正月天》裏說,九曲是依東、南、西、北、中五方,加上太陽、太陰、計都、羅睺或是以金、木、水、火、土五行配以太陽、太陰、計都、羅睺來命名九座城池,並說城池中各有一位神仙掌管,被稱做“九曜星君”。其實,五行亦屬五方。

    九曲來曆應當是“河圖”、“洛書”。九曲黃河陣其實就是“河圖”、“洛書”的演化。而“河圖”、“洛書”在“河洛”文化中是代表吉祥的,人們轉九曲的民俗目的就是為了求得吉祥。

    河圖、洛書是中國文化發展的起源,所以,也將中國文化稱之為“河洛文化”。

    河圖,據說在伏羲時代,有一個神奇的“龍馬”,背馱著一張神秘的圖像,出現在孟水水麵上,象征著吉慶,後世的人們把這張圖稱之為“河圖”。河圖為先天本體宇宙圖,或者叫做廣義宇宙圖。河圖中有五十五個黑白點,代表著“天地之數”五十五。其中白點為單數一、三、五、七、九,代表陽,又代表天,或稱“天數”。黑點為雙數,二、四、六、八、十,代表陰,又代表地,或稱為“地數”。天數相加起來是二十五,地數相加起來是三十,天地之數相加,共為五十五,因此稱“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河圖將一至五稱為“生數”,六至十稱為“成數”,兩者之間有著相生相成的關係,而圖中的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都有一奇一偶兩組數字搭配,表示世界萬物都是由陰陽化合而生成的,或者是天生地成,或者是地生天成。河圖如下:

    其圖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木,地十成之。

    洛書,傳說在大禹治水的時期,有一神龜背負著另外一張神秘的圖從洛水中浮出,呈祥顯瑞,後世人將這張圖稱做“洛書”。洛書是後天宇宙圖,或稱狹義宇宙圖。洛書用一至九個數,其中:單數(奇數)一、三、五、七、九為陽數,象征天道;雙數(偶數)二、四、六、八為陰數,象征地道。洛書的天道運行是:陽氣從北方始發,按順時針方向從左向右旋轉,經東方而漸增,達南方而極盛,至西方而漸弱,因此,奇數“一”在北方,表示“一陽初生”,“三”在東方,表示“三陽開泰”,“九”在南方,表示“九陽極盛”,“七在西方”表示“夕陽漸衰”。

    洛書的地道運行是,陰氣由西南角上發生,以偶數“二”來表示,按逆時針方向從東南方向開始旋轉。東南角上的偶數“四”表示陰氣至此漸長;東北角上陰氣達到極盛,這裏用“八”來表示;而地數“六”在西北角上,表示陰氣至此逐漸消失。

    “五”居中央,是天三與地二之和的象征。洛書如下:

    此圖的讀認方法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其腹,洛書數也。需要說明的是,古人對東南西北方位的定局不同於現在,正好相反,如果將其倒置過來就與現在相同。

    伏羲氏由“河圖”推演出八卦,稱做“先天伏羲八卦”,商末周初的周文王由“河圖”推演出另外一種八卦順序和六十四卦,被稱做“後天文王八卦”和“六十四爻”。

    先天八卦主“生”。人的飲食、穿衣、生老病死、養殖種植、冶煉金屬等生態、生產方麵的事情,全可由先天八卦來演算。後天八卦主“克”,人的祭祀、婚喪嫁娶等事務活動都由後天八卦來演算。以八卦為主,由五行、幹支、八門及四象綜合配置,構成了實用八卦圖。

    九宮圖,九宮圖實際是“洛書”與後天八卦的方格圖。在九宮圖中加進一年四季的節氣和幹支,就成為中國風水學的實用圖——“九宮八風圖”。

    八卦的作用是客觀作用。有人用人造的附加八卦氣場做過實驗,就是用磁鐵或電磁鐵,每三個一組,按陰陽爻排成八個卦象(以先天八卦為序),人在其中麵南而坐,在磁場轉動時,其結果是:

    乾卦轉向南時(正常卦位)肺涼腳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